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新进展分析.pptVIP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新进展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新进展 脑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脑梗死、脑出血、中风后遗症等疾病以中西药配合针灸、推拿、康复等理疗手段开展综合治疗,以使患者早日康复。积极发掘祖国医药宝库,运用中药辨证施治,实施辩证施护以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灸 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 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1)中风病痉挛性偏瘫 穴位:风府,风池,天柱,大椎,曲池,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天枢,外陵,中脘,关元。除风府,大椎,中脘,关元外其余穴位均双侧取穴。 方法:每穴灸治30 min,每天取4个穴位进行治疗,以上各穴交替使用,施灸时先灸背部,再灸腹部、四肢,14 d为1个疗程。始终保持被灸的穴位处于有温热感觉而无烧灼感,以皮肤稍有红晕为度,随时注意温度变化防止烫伤。 (2)中风病肩痛症 穴位:肩髃、肩前、肩贞 方法:用艾条灸肩部,以三个穴为主,每日二次,每次20 分钟,每次以穴位局部皮肤微红为度,同时施以推拿手法的推法和拿法放松肩部肌肉。 (3)颈性眩晕 穴位:百会、足三里、风池、神阙穴。 方法:令患者取舒适的俯卧位,将百会和风池两穴局部各1厘米范围的头发剪掉,将艾绒做成蚕豆大小的柱状放于穴位上用线香由其顶端点燃令其自燃,当患者有温热感时,术者用一湿润的纱布将艾柱火压灭,再另取一相同艾柱放穴位上如法施术,反复施术至患者觉百会穴处有温热感向脑内渗透为度。(灸后如穴位处有如米粒大小水泡不必做特殊处理,十余日后可自行吸收、结痂,待结痂自行脱落。) 嘱患者自行在家施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神阙穴每穴15分钟(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处, 点燃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施灸,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每日一次,连续5次一疗程。 (4)失眠 穴位:百会、三阴交、内关、足三里 方法:用艾条灸每日二次,每次3~7 分钟,每次以穴位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5)中风后呃逆     穴位:合谷 风池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方法:上穴选2-3穴,艾条灸10分钟或艾炷灸7-9壮。另取公孙、丰隆、中脘、内关、膻中等穴,温灸10-20分钟。 禁忌证 :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注意事项 :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耳穴压豆法 一、适应症 头痛、眩晕、中风后呃逆 二、耳穴疗法的压丸材料: 生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六神丸等,其中以王不留行籽最为常见。用胶布制成0.6平方厘米乘以0.6平方厘米之大小方块。亦可用从药店购买的专用于耳穴压豆治疗的耳豆板。 三、选穴: 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根据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结合中医基础知识、前人经验以及耳廓上的反应点作为压豆穴位。寻找反应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观察法,观察耳廓有无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二是压痛点探查法,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棒或火柴棍,以近似相等的压力,探查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 四、操作方法:   选准穴位处先以75%酒精棉球擦耳廓皮肤,再用干棉球擦净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