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图2-5 不同稀燃方式的性能对比 一、均质稀薄燃烧技术 1.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2.碗形燃烧室 1.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 图2-6 火球燃烧室 1.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 图2-7 各种发动机油耗比较 2.碗形燃烧室 二、分层燃烧技术 (一)分层燃烧系统 (一)分层燃烧系统 1.缸外进气道喷射的分层燃烧方式 1.缸外进气道喷射的分层燃烧方式 (1)轴向分层燃烧系统 此燃烧系统利用强烈的进气涡流和进气过程后期进气道喷射,使利于火花塞点火的较浓混合气留在气缸上部靠近火花塞处,气缸下部为稀混合气,形成轴向分层(图2-10),它可以在空燃比22下工作,燃油消耗率可比均燃降低12%。(2)横向分层燃烧系统 一个横向分层稀燃系统是利用滚流来实现的,图2-11所示为四气门横向分层燃烧系统示意图。 1.缸外进气道喷射的分层燃烧方式 图2-8 碗形燃烧室 1.缸外进气道喷射的分层燃烧方式 图2-9 HRCC汽油机与常规汽油机油耗和排污的比较实线—HRCC 虚线—常规 (1)轴向分层燃烧系统 此燃烧系统利用强烈的进气涡流和进气过程后期进气道喷射,使利于火花塞点火的较浓混合气留在气缸上部靠近火花塞处,气缸下部为稀混合气,形成轴向分层(图2-10),它可以在空燃比22下工作,燃油消耗率可比均燃降低12%。 图2-10 轴向分层燃烧系统 (2)横向分层燃烧系统 一个横向分层稀燃系统是利用滚流来实现的,图2-11所示为四气门横向分层燃烧系统示意图。 1-2q 主编 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 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发动机节能影响因素第三节 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第四节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图2-1 供油提前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发动机节能影响因素 一、影响发动机热效率的因素二、影响发动机轻量化的因素 一、影响发动机热效率的因素 表2-1 热量分配的大致情况 一、影响发动机热效率的因素 表2-2 机械损失分配情况 二、影响发动机轻量化的因素 第三节 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 一、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二、减少整个进气管道的流动阻力三、减少对新鲜充气量的加热四、减少排气系统的阻力五、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 一、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 1.增大进气门直径,选择合适的排气门直径2.增加气门的数目3.改善进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减少气门处流动损失4.采取较小的S/D值(短行程) 1.增大进气门直径,选择合适的排气门直径 图2-2 充量系数与平均马赫数M的关系 2.增加气门的数目 图2-3 四气门与二气门发动机性能比较 3.改善进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减少气门处流动损失 4.采取较小的S/D值(短行程) 二、减少整个进气管道的流动阻力 (1)进气道 气缸盖内的进气道形状复杂,因受气门导管凸台的影响,使截面形状急剧变化,进气阻力较大。(2)进气管 进气管应有足够的流通截面积,内表面光洁,避免急转弯和流通截面积的突然变化。(3)空气滤清器 其阻力随滤清器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另外阻力的大小也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大。 二、减少整个进气管道的流动阻力 图2-4 S/D对的影响 (1)进气道 气缸盖内的进气道形状复杂,因受气门导管凸台的影响,使截面形状急剧变化,进气阻力较大。 (2)进气管 进气管应有足够的流通截面积,内表面光洁,避免急转弯和流通截面积的突然变化。 (3)空气滤清器 其阻力随滤清器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另外阻力的大小也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大。 三、减少对新鲜充气量的加热 四、减少排气系统的阻力 五、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 1.进气门迟关角2.进、排气门重叠角3.排气提前角4.配气相位的选择 1.进气门迟关角 2.进、排气门重叠角 3.排气提前角 4.配气相位的选择 ① 充气效率高,以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② 必要的燃烧室扫气,以保证降低高温零件的热效率,使发动机运行可靠。③ 合适的排气温度。④ 较小的换气损失,以保证发动机的经济性。 ① 充气效率高,以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② 必要的燃烧室扫气,以保证降低高温零件的热效率,使发动机运行可靠。 ③ 合适的排气温度。 ④ 较小的换气损失,以保证发动机的经济性。 第四节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一、均质稀薄燃烧技术二、分层燃烧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自主评价教程详解.ppt
- 企业综合计划体系教程详解.ppt
-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系统 教程详解.ppt
- 企业综合评价系统教程详解.ppt
- 企业组织创新教程详解.ppt
- 企业组织管理教程详解.pptx
- 企业组织管理与领导模板教程详解.ppt
- 企业组织管理与领导艺术教程详解.ppt
- 企业组织机构教程详解.ppt
- 企业组织机构设计教程详解.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