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遊文學.ppt
實用中文旅遊文學 授課教師:呂立德 「旅遊文學」的意義 「旅遊文學」,係指內容與旅遊活動相關的文學創作。因此,要說明「旅遊文學」的意義,應當先解釋「旅遊」與「文學」二詞的意思。 「文學」本身是個很難定義的名詞,取其較狹義與一般性的用法來說,它是指文字書寫的藝術形式,內容涉及敘事、寫景、抒情、說理等方面的寫作;以文類而言,主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幾大類。 「旅遊」的意義,常與「旅行」不易分辨。有學者認為,「旅行」乃因人們出於現實的需要而必須遠離家鄉,是基於特定的目的所從事的遠行活動。熊憲光說:「人們最初出於現實的需要,從事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活動,或經商,或遷徙,或服役,征戰,或求學,或出使等等,都免不了遠途跋涉。」因此,人們之所以會旅行,乃是迫不得已的。 「旅行」具有實用的目的,其動機出自較為正式的事務,其性質倒是接近於「工作」。至於「旅遊」,可說是一種休閒的活動,它是對「工作」與「休閒」二個領域分開的一種宣示。 人們之所以旅遊,並沒有任何目的;如果有的話,休憩、娛樂、嬉戲、輕鬆等等旅遊活動本身,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此一意義的「旅遊」,與「觀光」大致相近。但是,因特定目的或工作而出外旅行的人,未嘗不可在其旅途中,同時從事休閒嬉遊的活動,那麼,「旅行」的意義中,其實也包含著「旅遊」、「觀光」的性質在內。因此,本書對這三個名詞,不做過度嚴格的區分。 文學創作中,多的是與旅遊無關的內容;旅遊或觀光的人們,當然也不必都會從事寫作。但,當人們去旅遊的同時,又自覺地以具有藝術價值的文字書寫形式來記錄關於旅遊活動的一切,就成為「旅遊文學」。凡是兼具旅遊性質與文學性質的作品,如遊記、山水詩等等,都是「旅遊文學」。至於一些專門為旅遊活動而寫的介紹書籍,如旅遊指南,旅遊情報誌,導覽手冊等等,廣義地說,也都可以列入「旅遊文學」的範圍。但,由於後者的寫作需要較豐富之多樣的專門性知識,初學者寫作「旅遊文學」時,以先學習前者較佳;而本書的編撰,其討論的對象也以前者為主,偶爾才兼及後者。 「旅遊文學」的基本要素 旅遊者前往別的地方,沿途耳聞目睹了種種自然景物、名勝古蹟、風土人情、歷史掌故、現實生活等等,同時引發了內心的所思所想,發而為詩文,乃構成「旅遊文學」的創作。可見,「旅遊文學」包含三個方面:所至、所見與所感。旅遊時實際所到的全部途程,即「遊程」;遊程中所見的一切,即「遊觀」;作者的觀感,即「遊感」,三者乃構成「旅遊文學」的基本要素。 (一)遊程: 旅遊活動本質上是遊人在空間上的移動,而空間的位移即蘊含著時間的遞移。旅遊者旅行以期得到遊覽觀賞的樂趣,而在時間遞移中經歷空間移動的過程,是為「遊程」。 「旅遊文學」的創作,應該建立在作者實地遊覽,親自見聞的基礎上,也就是要真有「所至」,才談得上有「所見」、「所感」(但,學界有人認為旅遊寫作也可以虛構,不一定要實地遊覽,對此,茲不討論)。 何人在何時、到何地旅遊,是此類作品必備的內容。傳統遊記的作者有時也會提到同遊者,如蘇軾〈前赤壁賦〉開頭說「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上」,短短三句便交代了遊程中旅遊的人物、時、地與同遊者等元素。作者實際的遊程,是「旅遊文學」創作的基石。 (二)遊觀: 旅途中的景物包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一切都屬於「景」,是遊者所見所聞的對象、客體;旅遊主體實際遊覽以觀賞旅遊客體的活動,是為「遊觀」。 旅遊活動的進行,就是主體以其身心全體不斷地投向客體,同時,客體的內容也不斷地被融攝於主體中,最終達到主客合一(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所說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之過程。 當客觀的景物因遊者的觀賞,而呈現於主體的身心之中,便成為他的實際旅遊經驗。作者遊觀所得的經驗,構成其旅遊作品之具體而現實的內容;缺乏實際所見的景物之描寫,一篇作品的內容勢必乾枯空洞。 (三)遊感: 山光水色的景貌,花草鳥獸的情態,賢人君子的遺跡,天文地理的法象,人心風俗的樸陋等等,固然是旅遊文學所宜描繪的對象,但不能僅止於此,更重要的是,在山山水水的遊歷與描繪中,作者要能傳達個人的情志與感悟。人所以貴為萬物之靈,乃以其心性。當面對宇宙自然,登臨江山勝跡時,其心自會油然而生種種感思:或為審美性的感悟,或為哲理性的思辨……等等。 人心因旅遊所見所聞而引發的感思,是為「遊感」。人心幽微的情志因山水之佳景而彰著,山水佳妙的景致也因人心的運化而朗現。人的精神具象化於實體性的客觀景物,同時,自然也化身成具有靈性的精神實體, 如酈道元《水經?江水注》最後說「山水有靈,亦將驚知己於千古矣」,自然已不再是冷漠無情的土塊水流而已!竟是遊人千載之下,旦暮所遇的知心好友了!在旅遊的感思中,人與自然達到最高層次的合一境界,「遊感」是旅遊文學提升到最高度的元素所在。 遊程、遊觀、遊感三者在「旅遊文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