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学习障碍 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残缺。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 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琐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中学生学习障碍的评估 是否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的认知能力较差/ 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多漏洞/ 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等。 是否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体质弱/神经衰弱/ 视、听、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等。 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及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等。 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 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定进步。 2、配合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的方面。 4、试试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 5、克罗华特的“角色地位改变”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 二、行为障碍(含品行障碍)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为“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等)。 行为偏差又可以分为三类: 1、过失行为 2、不道德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1、过失行为 ⑴ 说谎行为 ⑵ 课堂违纪行为 ⑶ 考试作弊行为(怕失败、保全面子:要与学生商定一个既改正错误又照顾其面子的学业评价办法,如只考查不计分,或让学生选择与自己现实水平相应的考试内容,再作纵向评价) ⑷ 青少年吸烟行为(替代反应法) ⑸ 厌学、逃学行为 1、过失行为 ⑹ 网络迷恋行为 ⑺ 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⑻ 依赖行为(任务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 ⑼ 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⑽ 逆反行为 2、不道德行为 攻击行为 偷窃行为 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索等) 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暴虐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自残自伤行为 自杀 “少年品行障碍”的识别界限 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偶然的、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旷课、打架、调皮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障碍”。 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 ⑴ 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 ⑵ 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家。 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 ⑷ 敲诈勒索。 ⑸ 经常逃学或旷课 。 ⑹ 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 ⑺ 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⑻ 残忍地虐待动物。 ⑼ 虐待他人。 ⑽ 经常主动挑起斗殴,故意寻衅。 ⑾ 不负责任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