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依据
1.1、业主指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1)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IG B01——2003);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GTG D701——2004);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 79——2002);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12)《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
(13)《新开岭隧道施工图设计》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
1.3 、隧道基础资料及隧道设计文件
1.4 、风险评估的阶段安排
目前我施工区域是进行土建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工程概况
2.1、地质相关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新开岭隧道位于庄林线冯屯至小滴台段,呈北偏西走向,属短隧道,隧道起讫里程桩号:K44+045~K44+320,长275米。隧道纵坡-0.449%;隧道平面处于R=1100米圆曲线上。
2.1.2、地形地貌概况
隧道沿线所处的地貌单元为构造剥蚀低山,成因类型属于构造剥蚀地形,为锥状低山地势特征。
总体地势分水岭处K44+193里程段为最高点,高程405.98米,两洞口处地势相对低,入洞口高程335.0米,出洞口处高程333.63米,隧道洞底远高于地表水面。隧址区地段,自分水岭(山顶)处两侧洞口段为低山剥蚀坡地。
2.1.3、地质情况
隧道沿线地段出露的松散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Q4el+dl)碎石土,入洞口坡下方有人工填筑土(Q4me),分布范围不大。隧道沿线下伏基层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桂云花组安山玢岩(Klgy),该地层按其风化程度分为②全风化安山玢岩③强风化安山玢岩④中风化(弱风化)安山玢岩⑤未风化安山玢岩;岩性单一。
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复州台陷。区域上主要受南北向断裂系统控制,其中以碧流河南北向断裂规模最大,其他规模小。碧流河断裂大致沿庄河碧流河流域发育,长50公里,走向南北,倾向西,倾角较陡。控制并切割桂云花盆地之白垩系。挤压构造透镜体、挤压片理发育。
节理:本隧道以安山玢岩微风化岩为主,风化微弱,岩石致密较坚硬,岩体较完整,呈大块状砌体结构,节理裂隙略发育,节理面2~3组,间距大于0.4米,多为密闭,有方解石细脉充填,脉宽1~5米。节理以构造型为主。
表1 工程地质特征表
岩层代号 与线路关系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地表出露位置 洞身相交位置 交角 ②③ K44+045~+055 K44+55 26° 岩石极软、软、较硬,岩体极破碎、破碎、较破碎,节理、劈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受构造作用影响程度较重,无自稳能力,易坍塌。 ④⑤ K44+055~+318 安山玢岩微风化岩为主,风化微弱,岩石致密较坚硬,岩体较完整,呈大块状砌体结构,节理裂隙略发育,节理面2~3组,间距大于0.4米,多为密闭,有方解石细脉充填,脉宽1~5米。节理以构造型为主。
③④ K44+318~+320 K44+318 34° 岩石软、较硬,岩体破碎、较破碎,节理、劈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受构造作用影响程度较重,自稳能力一般,无支护易坍塌
2.1.4、水文气象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在距工作区隧道轴线西北方向0.7公里,有碧流河水库,为区域类主要地表水系;在距工作区隧道入洞口坡以南同巨村小桥处有一条季节性小河流。在隧道入洞口坡下方K44+000附近处为现有公路东侧排水沟洼地,雨季有积水;在隧道出洞口坡下方K44+340~+350里程段为冲沟低洼地,雨季有积水。
2.1.5、特殊地质
本隧道为安山玢岩,无特殊地质岩
2.1.6、地震
①据资料该地区域1972年发生4级地震。
②据地震资料,庄河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2、隧道设计概况
1.2.1、隧道整体设计
1)本隧道是单洞双向行驶二级公路隧道,隧道标准断面轮廓:0.75m(检修道)+1.0m(左侧向宽度)+2×3.5m(行车道)+1.0m(右侧向宽度)+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