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返回 《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集锦 做人处事篇(二) 1.巧言乱德。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刚、毅、木、讷近仁。 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听其言而观其行。 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一、字音识记 1.诲女(huì rǔ) 2.莒父(Jǔ fǔ) 3. (ní) 4. (yuè) 5.弘(hónɡ) 6.彫(diāo) 二、通假字 1.是知也(通智,理解为聪明、智慧) 2.诲女知之乎(通汝,理解为你) 3.如日月之食焉(通蚀,理解为亏、缺) 4.无欲速(通毋,理解为不要) 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通凋,理解为凋谢) 四、古今异义 1.是知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2.足食,足兵 古义:武器装备 今义:军人,军队 五、词类活用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形容词作动词,严格要求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 3.欲速则不达 形容词用作动词,快速完成 4.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足够、充足 六、文言句式 1.是知也 判断句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判断句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状语后置句 4.于斯三者何先(去) 省略句 启迪智慧 1.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明确:这句话是说,人能光大道,而道不能扩大人的心智,即强调人对“道”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地去实施仁义、道德之事,不要坐等别人对自己实施仁德之事。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诚信问题? 明确:文章一开始就对诚信问题展开了论述,以“知”与“不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明白“知”与“不知”的区别才算真正的智慧,紧接着就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明了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的区别,这些都是诚信的重要内容。这几部分的阐述,表明了孔子对诚信的基本观点。 3.文章中“子贡问政”一则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政治观点? 明确:“子贡问政”一则,孔子对政治概括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其中“民信”居首要位置,“足食”次之,“足兵”最下,这种排列表现了孔子取信于民的重要政治思想。 4.认真阅读选文,分析本文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思想的。 明确:见微知著,展示哲人情思。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悟出深刻的哲理,面对河水,他感悟到逝去的时光像流水一样,昼夜不止;面对松柏,他感悟到只有严寒来临,人们才晓得松柏最后凋零。由平凡甚至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同样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智慧。 5.阅读第3~12则,试分析孔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明确:(1)《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指点咏叹,不多著言语。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就川上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时不然者自见矣。(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2)巧设譬喻,形象而蕴藉。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也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地充实自己。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皆是,在学习中要认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 归纳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集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等观点,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解析:A项,信用,守信;信任。B项,犯错误;错误。C项,通“蚀”;粮食。D项,均为“看见”。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如果 B.是谓过矣 所谓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建 浅谈听力.ppt
- 《社区护理(第二版)》第五章:社区重点人群保健.ppt
- 《社戏》新课讲知课件1.ppt
- 《生理学》教案.docx
- 《生物综合》考试大纲.doc
-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正式.ppt
- 《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新型发酵厂实习报告.ppt
- 《诗经·采薇》教案化课件(超详细,字号大,适用于电子白板)2015.3.4.ppt
- 《石榴》 (NXPowerLite).ppt
- 课题申报书:人工智能时代政府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青年群体制度自信的生成逻辑探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的分析.docx
- 课题申报书:区域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人的主观世界划分与思想、心理、情绪调节手段的关联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人工智能对高校生涯教育的影响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路径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区域构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课程资源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区域职教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学变革研究.docx
- 课题申报书: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