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精品备课:2.1 地质灾害
第一节地质灾害
●课标要求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课标解读
结合最新的典型的地质灾害事件来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新课导入建议
2012年11月22日韩国《先驱经济》报道,目前由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小组在日本地震预知委员会上发表报告,认为日本或将发生强度超过去年的东日本大地震30倍的10级地震,导入新课——地质灾害。
●教学流程设计
??
?
???
?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防灾减灾意识。 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重难点)
地震灾害 1.地震概念:一定区域内的地面震动现象,它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D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衡量指标
(1)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一次地震只有1个)。
(2)烈度:其影响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
4.分类
划分方法 主要类型 按震级 微震(3级)、有感地震(3~5级)、破坏性地震(5级) 按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70千米)、中源地震(70~300千米)、深源地震(300千米) 按成因机制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5.发生过程
(1)产生现象:当发生较大地震时,在震中附近地区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水平晃动。
(2)原因: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
1.震级高的地震,其所形成的烈度是否大?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烈度与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的远近、地面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等有关。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滑 坡 泥石流 概念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较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在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特点 地球外力作用导致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危害 摧毁道路、桥梁、村庄、厂房,堵塞河道,埋没田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等严重后果 发生 机制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较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充足的水;基础条件: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发生 过程 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
2.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我国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③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地震灾害 【问题导思】
1.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
【提示】 1.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影响烈度的因素除震级外,还有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结构等,这些因素的时空差异,使得烈度不同。
2.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试分析该次地震的类型。
【提示】 按震源深度属浅源地震;按成因机制属构造地震。
1.地震的分类
根据地震的成因机制,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四种: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陷落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人工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震动。
2.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
地壳构造运动岩石变形岩石破裂、错动地震波地面震动
3.震级和烈度的联系与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烈度的大小受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的影响。若只考虑前三个因素的影响,等震线(烈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呈同心圆状,离震中越远,其数值越小。但实际上,由于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的影响,等震线是不规则的。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日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备课精选】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4 多普勒效应 教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 【备课精选】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4 波的衍射和干涉 教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 【备课精选】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4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教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 【备课精选】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4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广义相对论的简介 教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 【备课精选】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教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 【备课精选】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4 电磁波的发现 电磁振荡 教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 【备课精选】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4 简谐运动 教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 【备课精选】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4 相对论的诞生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教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 【教师教案集】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教案集:三角函数线.doc
- 【教师教案集】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教案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的综合练习⑵.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