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2)同图等距: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闭合曲线:等高线一定是闭合的曲线,但并不一定在图幅内闭合。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大圈由于受测区范围太小,中断在图框边上,在图中看不到闭合。 (4)一般来说,0米等高线表示的是海岸线。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若数条等高线重合则为陡崖。 (6)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 示坡线:在标高不用数字标出的等高线图上,一般加一条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表示山坡降低的方向,这种指示坡向的短线叫做示坡线。 分水线:在等高线图上,一组凸向低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脊线,也就是山地的分水线。等高线与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凸出。 (7)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状况 在同一幅(或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两幅)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越陡。(见下图)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 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山脊一般为河流分水岭 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一般可以发育河流。 鞍部 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鞍部也叫垭口。 盆地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山地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丘陵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度低于500米,大于2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平原 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200米。 高原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 陡崖 两条或多条等高线重叠部分。 沙丘 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注: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共有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d,则有关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①(n-l)·d≤陡崖相对高度(n+l)·d ②a≤陡崖顶部绝对高度(海拔)a+d ③b-d陡崖底部绝对高度(海拔)≤b 在我国沂蒙山区一种特有地貌类型——岱崮地貌,其等高线地形图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对岱崮地貌的地貌形态最为 准确的描述是: A.顶平.身陡.麓缓 B.丘谷相间,连绵起伏 C.顶部平坦,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D.四周高,中间低 2)判断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30米 B.50米 C.70米 D.90米 判断坡面类型 坡面-----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表面 (斜坡或山坡)。 一般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均匀坡面:坡面倾斜基本一致 等高线表现为间隔大致相等,疏密一致 3)判断坡面类型 ③凹形坡面:坡面倾斜,上陡下缓 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小下大,上密下稀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概念:等温线是 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 同各点的连线。任意 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 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 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 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2.等温线图的特征及内涵 (1)等温线的疏密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 若就同一地区的两个季节相比,等温线稀疏所代表的季节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分布就稀疏;稠密的则气温差异大,如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约50℃,等温线分布就稠密。 若就同一个季节里两个地区相比,疏者所代表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如“热带大陆”非洲的等温线稀疏;密者气温差异大,如亚洲等温线稠密。 (2)等温线的走向 ①等温线与纬线走向基本一致。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不同而不同,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结果。南半球海洋广,物理性质均一,等温线比北半球 平直。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相平行。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大陆沿海岸因受海洋影响大,致使沿海岸等温线形成与海岸方向大体上平行的趋势。这种状况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 ③等温线呈西北—东南或东北—西南走向。如欧洲西北部或东南部、东部的等温线分布,既受海洋、洋流的影响,又受陆地影响较大,所以等温线形成了东北—西南走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