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毒理学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 肾损害的检测与评价 单独使用体内或体外的方法研究化学物的毒性是不能解决需要回答的所有问题。 肾毒性评价的整体性方法也要求与离体研究相结合。 不仅用不同种系的动物,也要结合人群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 (一)整体实验 1.肾脏浓缩-稀释试验 2.尿成份的改变 3.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 4.形态学和酶组织化学检查 1.肾脏浓缩-稀释试验 此项功能测定一般先做浓缩试验,再做稀释试验,两项试验的间隔时间需24小时。 对人体做试验时,在禁水一定时间后,尿比重应在1.020以上,而稀释试验至少应有一次尿液比重低于1.003。如果某种化学物引起尿量增多伴尿比重下降,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受到损害,可能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释放障碍。 动物试验中,尤其是对于小动物,因尿量少不便测定尿比重,可粗略地用尿量来反映其浓缩能力。 2.尿成份的改变 (1) 尿蛋白 (2) 尿糖 (3) 尿酶 (1) 尿蛋白 生理情况: 原尿中未被肾小管完全吸收的少量小分子蛋白质,部分来自肾小管脱落的细胞等 病理状况: 大分子蛋白(如白蛋白)为主或出现大量蛋白质,提示肾小球的选择性滤过功能障碍或结构不完整 大量小分子蛋白(常见的如 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为主,则提示损伤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 (2) 尿糖 生理状态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未超过肾阈时,能被肾小管全部吸收 病理状态 血糖不高而出现尿中葡萄糖浓度增高,提示肾小管功能障碍 (3) 尿酶 生理状态 1)血浆中的酶: 一般分子量低(80,000)经肾小球滤过后,其中极少数未被肾小管吸收,可在尿中检出,含量少; 2)肾单位各部分细胞的脱落、溶解: 尤其是富含酶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尿酶的主要来源; 3)泌尿道上皮细胞内含的酶 (3) 尿酶 病理表现 尿酶是肾损害早期和敏感的指标之一。不同的酶来自于肾脏的不同部位,可以作为肾脏损害的标记酶 1)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增高,提示刷状缘受到损害 2)乳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分别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活性增高则提示可能有广泛的细胞损伤 3.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 肾小球滤过率直接通过测定菊糖或内生肌酐清除率, 也可间接地用测定血中肌酐或血尿素氮。 4.形态学和酶组织化学检查 作急性或慢性毒性试验结束时,需常规称量肾脏和体重, 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改变,提示可能有肾脏损害。此 外,大体检查还能发现肾脏有无充血、水肿、纤维化等病 理改变。 光镜和电镜检查能发现肾脏在组织学以及亚细胞水平上损害的部位、范围、性质、形态学特征以及严重的程度。 酶组织化学检查能对某些病损或某些功能(如一些酶活性)进行定位研究,肾脏毒理研究中具有很重要意义。 (二)离体试验 1. 肾皮质薄片(renal cortex)或肾组织片段(renal tissue fragment)培养。 2. 离体灌注肾小管技术(isolated perfused tubule) 3. 其它 离体肾脏灌注、原代肾细胞培养、亚细胞器分离以及建立肾细胞株等方法都已较成熟,在肾脏毒理学中应用。 六、 几种常见的肾性毒物 (一)、汞 汞对巯基的特殊亲和力,血液中的无机汞都与细胞白蛋白和其它含巯基的蛋白及谷胱甘肽和胱氨酸结合。 肾脏是无机汞蓄积的主要靶器官,近曲小管的S3节段是毒性始发部位,随着剂量和接触时限的增加可累及到S1和S2节段。 肾脏对汞的摄取很快,接触非中毒剂量的无机汞,其中50%的汞在几小时内就可以在肾脏中发现。 (二)镉 慢性接触镉的主要途径是食物和吸烟,可引起肾脏毒性。 镉对近曲小管的损伤,主要在S1和S2节段,引起糖尿,氨基酸尿,尿钙和尿酶增加。进而可发展成慢性间质性肾炎。 作为人类镉肾毒性的早期预测生物标志物,可用尿镉、钙、氨基酸、白蛋白、?2-微球蛋白、NAG和视结合蛋白。 若肾小管细胞内没有足够的金属硫蛋白与游离的镉离子相结合,游离的镉离子就能在细胞内对损伤敏感的部位产生毒作用 Company Logo 二、镉 1.主要靶部位:近曲小管 2. 主要损害:引起尿糖、尿氨基酸、尿钙、尿酶升高,慢性间质性肾炎 3.毒性机制: 镉诱导金属硫蛋白生成,并与之结合成镉金属硫蛋白 易经肾小球滤过 近曲小管重吸收,并降解为游离镉离子和金属硫蛋白 游离的镉离子对近曲小管产生损害 (三)氯仿 主要的靶细胞是肾近曲小管,无肾小球和远曲小管的损害。 通过肾细胞色素P-450代谢形成活性中间代谢物,后者与细胞大分子的亲核基团共价结合。 细胞色素P-450将氯仿生物转化成不稳定的三氯甲烷,释放出HCl并形成光气。 光气能与水反应产生HCl和CO2并与2个分子的谷胱甘肽反应产生二硫碳酸谷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