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营养学基础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主讲 肖宾 4.中国居民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aily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1) 平均需要量(EAR) 2) 推荐摄入量(RNI) 3) 适宜摄入量(AI) 4)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1) 平均需要量(EAR) 能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 推荐摄入量(RNI) 能满足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用作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3) 适宜摄入量(AI) 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用作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4)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1.营养素的功能 1)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 2)促进生长与组织的修复(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3)调节生理功能(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维持代谢平衡 2.营养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1)维持人体组织的构成 2)维持生理功能 3)维持心理健康 4)预防疾病发生 1) 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 2) 满足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 3) 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的抵抗力、耐受力和 适应性 4)预防营养素缺乏、过多和相关的疾病 5)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 第二节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一、能量 1、能量单位 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2、能量来源 (1)产能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2)食物的卡价 毎克营养素在体外(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 1g碳水化合物 4kcal(16.81kJ) 1g脂肪 4kcal (37.56kJ) 1g蛋白质 9kcal(16.74kJ) (3)能量来源分配 碳水化合物 55%-65% 脂肪 20%-30% 蛋白质 10%-15% 二、蛋白质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折算系数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碳(50%-55%) 氢 (6.7%-7.3%) 氧 (19%-24%) 氮(13%-19%) (2)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 蛋白质氮含量相近(16%) 1g氮 = 6.25g蛋白质 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g%) =毎克样品中含氮量×6.25 ×100% 2、氨基酸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1)氨基酸分类   人体或食物中的氨基酸有20余种,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条件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取决于其含必需氨基酸数量及种类的多少 优质蛋白质(鸡蛋蛋白质) 4、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1)蛋白质的消化 胃: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10%) 小肠: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短链内切酶和氨基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和短肽,与氨基酸载体结合进行耗能转运 (2)蛋白质的吸收 氨基酸 →肠黏膜细胞 →血液循环→肝脏 这是一需能需氧的主动运输过程。由肠黏膜细胞上的氨基酸载体来完成. 不同氨基酸的吸收由不同的载体完成. 5、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和修复组织 (2)调节生理功能 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肌凝蛋白、细胞膜和血液中的蛋白等。 (3)供给能量 6、食物蛋白质营养评价 (1)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的数量≠质量,但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含量是营养价值的基础。 一般都以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测定,食物的含氮量×6.25即为食物的粗蛋白含量。 食物的粗蛋白含量:大豆 30-40%, 畜禽鱼蛋类 10-20%, 粮谷类 8-10%, 鲜奶类 1.5-3.8%。 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及脂类食物来源 双糖由两个单糖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1)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聚 合而成。 (2)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是人工 产品,常用于加工食品。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