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慢走,欣赏啊! ——高淳 那山,那水,那一方水土养育的人…… 制作:文学院 刘赢 概述 高淳地理环境 高淳方言简述 高淳民俗文化 高淳饮食文化 高淳特色产品 高淳风景旅游 高淳经济与人 一、高淳地理环境 高淳地处长江以南、南京市郊,东邻苏、锡、常,西接安徽的宣城、马鞍山,人口43万左右。 高淳处苏皖交界,与多城相邻,历史上有“三不管”地带之势,又兼交通不便。因此偏居一隅,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保留了更多方言、民俗文化以及乡村风貌。 高淳县地形东高西低,分为圩区、半山半圩、山区三大类。高淳县东部为茅山、天目山余脉结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区;西部圩区为碧波荡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环抱,河网稠密,总面积约802平方公里。因此,高淳地区水田、旱地兼有,农作物种类繁多,水产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二、高淳方言简述(音频资料) 形成与保存: 据考证,高淳方言已存在5000多年,当时汉民族生活在中原河南一带,到周文王的叔伯在江南,建立古吴国,南京、高淳一带才有汉族居住,形成汉语中的古吴语。春秋时,吴王余祭七年(公元前541年),吴国在高淳筑固城,逐渐形成了吴方言。 高淳虽近四通八达的江南首府南京,但偏居一方相当封闭,交通不便,直到解放时全县没有一条公路,到上世纪90年代,还是全省惟一没有过境公路的县。因此受到历代北方移民及官话语音的冲击很小,更好地保留了中古吴音和古代中原雅音。 特色: 高淳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其它语言大相径庭,保留了很多古吴音和古代中原雅音,唐韵十足,被称为“古韵方言活化石”,具有独特的价值。高淳话虽属吴方言区,但是和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吴方言有着显著的差别。 一是比较明显的吴语特征。首先没有平卷舌音和前后鼻音之分。而且高淳话发音中几乎没有鼻韵母an,凡是以an做韵母的字,在高淳话中都变调了,如万岁的万、吃饭的饭读成bia;判断的判、叛徒的叛读成“婆”,这是吴方言的特点之一。另外,声母r在高淳话里几乎没有,有的读成n,如人家读成“宁”家,染布读成“泥”布等。这些现象在吴方言中也存在。 二是语音中保留的古音很多,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阿房宫的房,高淳话读“旁”,与古汉语读法一样。再如:家(jia),古汉语里声母是g,高淳话就读ga。 三是使用词汇独特。一些词语带有文言性质,如人死了叫“过背”,就源于古汉语(西晋李密《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再如《周礼》:“宾客之车则抗皮”的“抗”是藏的意思,高淳话中说“藏起来”叫“抗起来” 。 四是语法。高淳话的语法在口语上独特像外语,颠三倒四,吃不下饭,说成“吃不饭下” ,跑不过他叫“跑他不过”。 高淳方言举例:高淳话发音(普通话): 以下高淳话发音其中一些具体来源已经难以考证。 落苏(茄子)、嘎嘎(鸡蛋)、阿旺(鸭血) 努努(鱼)、喜菊菊(蜘蛛)、 麻杠杠(蜻蜓)、青蓝呱呱(青蛙)、美头(女孩) 家去(回家)、卖纱冒(问路)、淘淘迢(慢慢走) 跟遭(今天)、门遭(明天)、杀涅(昨天) 历史贡献:在高淳第一山——游子山山脚下有一处青松翠柏林,那里长眠着卫国英魂,父辈们介绍说,越战时高淳儿郎凭借一口无人能破译的高淳话活跃于战时通讯战线上,令狡猾的敌人恨之入骨却又莫可奈何,而这里埋的就是牺牲在战场上的优秀高淳通讯员. 三、高淳民俗文化 跳五猖:高淳定埠保留了这一活动形式的原始古朴风貌。 “五猖”是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神官,。这五路神,各自司护一方平安清泰职责。五神是青、赤、黄、白、黑五样面孔,个个威严狰狞,令人胆寒。 跳五猖由五个人戴猖神面具,着神袍,扮五位猖神,掺入土地、城隍、僧、道、役卒多人组成。五猖神手执刀、剑、鞭、锤、叉器械,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布列方阵、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黑面猖神居中,青、赤、黄、白四猖神团聚收场。 舞蹈动作粗犷狂放,配以浑厚凝重的大锣大鼓大喇叭,气氛极其热烈。 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马头,后面一人曲身紧抓前面人的腰带,披戴道具作马身,两人互相受到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 东坝大马灯代代相传,训练有素。表演时7名少儿扮演三国戏剧中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及旗牌报手,乘坐7匹战马,在旌旗招展、战鼓雷鸣中策马扬鞭,疾驰而出,神威气势,咄咄逼人。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