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本地公共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芜湖本地公共艺术 以及芜湖历史和地域对本地公共艺术的影响 芜湖,简称为“芜”,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处在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下设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四个市辖区,管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四个县。芜湖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与省会合肥市并称为安徽省“双核城市。 一、芜湖的历史与地理环境 芜湖有文字记载已逾2500年,别称有“祝兹”、“祝松”、“皋夷”、“勾慈”、“中江”、“鸠江”等,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明代五大手工业区域之一,至清末,芜湖浆染业的全国领先地位一直延续三百年之久;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因“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孙中山语)名誉华夏,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辟为通商口岸,成为近代安徽开放先锋。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北与合肥市、马鞍山市毗邻,南与宣城市、池州市接壤,东与马鞍山市、宣城市相连,西与铜陵市、安庆市交界。地形地貌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芜湖市东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间有洼地,有少数丘陵,地势低平,西南高东北低。西部和南部多山地。境内有长江、青弋江、裕溪河、花渡河、扁担河、荆山河、黄浒河、倒逆河、漳河、青山河等河流。南塘湖、石板湖、西冲湖、池湖、竹丝湖、龙窝湖等湖泊。 芜湖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十分丰厚。繁昌“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芜湖历史和地域对本地公共艺术的影响 《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西方文化登录芜湖,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带着鲜明的西方特色和历史的印记,成为芜湖的独特景观,对它们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工作,是保护文化遗产、留存城市记忆之举。近年来,芜湖部分西洋建筑已经得到开发利用,老芜湖海关(如图1),已经成为滨江公园的重要部分;古城内的华牧师楼(如图2),被纳入古城建设总体规划;范罗山上的英驻芜领事署建筑(如图3),将作为民间文物收藏园向公众开放;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如图4-5)、英驻芜领事官邸也在规划修缮后再展新貌。 图1 芜湖老海关 老芜湖海关位于芜湖市新芜区滨江北路,时代为清-民国。老芜湖海关为旧中国四十处海关之一,这是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规定,于1876年开始建立的。 图2 华牧师楼 当基督教在芜湖传播时,起始于19世纪中叶,中华基督会是其中人数较多的一支,也是比较重要的教派。据1993年《芜湖县志》记载,先后负责芜湖中华基督会工作的有周孝成、李卓吾等,另外,美籍传教士华思科夫妇、涂美英小姐、陆清兵、史密斯夫妇等。也都先后在芜湖进行过传教活动。   芜湖基督教的教会活动甚为活跃,教徒总人数至上个世纪初达到二三百人之众,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聚会地点显然不能满足教会展开各种活动的需要,故当时的中华基督教会先后在后家巷、天平大路等地购置了一批土地,建成教堂和住房,供教会使用太平大路17号的华牧师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建造起来的,西边有一圆门与中华基督教会创办的励德学校相通。由于建成后,美籍传教士华思科夫妇是第一个入住的,所以至今,当地的居民仍将此楼称为华牧师楼。这对异国夫妇历尽坚辛万苦来到中国,来到芜湖这座江南水乡之城宣教办学,太平大路上可以经常看见这对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身影。   华牧师楼为中西合式建筑,坐北朝南,青砖砌筑,面阔13.5米,进深18.7米,占地面积253平方米,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共四层,每层有正房五间,一、二、三层楼为当年教会牧师居住的宿舍,四楼的高层明显矮于其它的三层,用作储藏室,兼作隔热层。楼内全部为木地板。除一楼外,其余每层正南面都有一个三十大阳台。   华牧师楼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历经八十多年风风雨雨之后,成为芜湖古城唯一的外国宗教建筑。 图3 英驻芜领事署建筑 英驻芜领事署位于芜湖市新芜区范罗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人在范罗山山腰至山顶,陆续监造了3座西式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其主建筑坐北朝南,面阔25.38米,进深17.10米,高9.70米,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均有深达3.5米的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圆券清秀,建筑物下部为石砌基座,廊柱以优质红

文档评论(0)

dllw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