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1908年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社会心理学》 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 —— F·H·奥尔波特(1924)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 G·W·奥尔波特(1954)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C·A·艾尔乌德(1925) 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的公式:B=f(P. E)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与个体经验及人格密切相关。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 人际层面 群体层面 社会层面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特点: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人类行为及人性是由社会决定的。 康德、卢梭:改变人性的前提是改变社会。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 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人生来自私与邪恶。 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达尔文进化论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 特点:实证、量化、应用 F.H.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1924) 瑟斯顿和李科特的态度量表 谢里夫的游动效应 莫里诺的社会测量法 勒温的群体动力学与领导风格实验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一)价值中立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伦理原则: 制定研究计划应评估其道德的可接受性; 研究前,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同意。特殊情况下的欺瞒应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说明; 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 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对被试的资料保密,如公开,须经同意; 不得与被试建立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 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尽可能少地干预 2.参与观察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二)调查法 1.访谈法 (1)特点 双方相互影响 有特定目的、访谈提纲和实施原则 (2)分类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3)访谈过程与技巧 准备工作 接近被访谈者 应对拒绝的技巧 谈话与提问技巧 追问技巧 2.问卷法 (1)特点 标准化程度高 收效快 (2)分类 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3)问卷的构成 题目 前言 指导语 问题及备选答案(问卷主体) 人口学数据 结束语 计算机编码 (4)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 目的性原则(结构) 全面性原则(穷尽与互斥) 非歧义性原则 非暗示性原则 适度规模原则 (三)档案法 按照一定目的收集大量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对被试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比较和时间跨度较大的趋势研究 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量化难 对历史资料的调查,可用于心理咨询 (四)实验法 单组后测: X??? 单组前测后测:?1 ??X???2 静态组比较: X???1 ???2 真实验:R1 O1 ??X??O2 R2 O3 ????O4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一)简史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 J.华生 B.F.斯金纳 A.班杜拉、R.沃尔特斯 (二)学习的机制 联想 强化 模仿 (三)观察学习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动机过程 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过分强调过去的学习经验,忽视当时情境的作用; 将行为归因于外在情境,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感受和主观状态; 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忽视内在心理过程的分析。 二、社会交换论 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