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1-2013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还原法和电解法制得的粉末粒径可小于0.01?m ,也可制得大于几十微米(甚至几百微米)粗颗粒粉末。 (2)加工方式对粉体颗粒的影响 由机械法(球磨、振磨)制得的粉体颗粒的尺寸为几个微米,其下限为0.5??m。 用化学共沉淀法能得到很细的超细粉体,就每个粉体颗粒来说,它可能是小单晶块,也可能是多晶块。 对于石英粉体(SiO2),如果用湿磨的话,粉体的表面无明显的非晶层。如果用干磨,则表面很宽的范围会成为非晶态。若颗粒度一样(表面积相同),在900-1100℃时让SiO2与CaCO3发生固相反应,表面有非晶态存在的SiO2粉体的反应速度比晶态的SiO2粉体高2-6倍。实验测得的球磨石英粉体的非晶层仅为0.03-0.06?m。 粉体在制备时不断地破碎,不断形成新的表面,显然这些表面都有畸变层。粒子愈小,表面所占比例就愈大,烧结温度就愈低。 对于一个理想的情况,颗粒为球体,如果平均尺寸为l,密度为? ,则很容易求得比表面为: A=6/(?l) 一般粉体的比表面都采用吸附法测量,有时也用压汞法。 (3)比表面、颗粒形状和尺寸的关系 单位重量粉体具有的表面积,称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用A表示。粉体的颗粒愈小,A就愈大。 研究表明,粉体主要有二种分布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又称Guassian分布,是一种对称分布。气凝胶(aerosols)和脱溶物(preciptitates)中的颗粒满足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 distribution)对数正态分布曲线不像正态分布那样对称,它的极大值偏向于小粒子方向。研磨(milling)、球磨(grinding)和粉碎(crushing)等方法制备的粉体,接近于对数正态分布。 (4)粉体的粒径分布 1.2.6 超微粒子与纳米材料 (1)超微粒子 当粒子(颗粒)的尺寸为亚微米到纳米的范围时,一般称团簇(cluster)、小粒子、超微粒子。超微粒子是总称。 超微粒子尺寸分类 25.0-250 106-109 大粒子 2.50-25.0 103-106 细粒子 粒子 1.20-2.50 102-103 团簇 0.57-1.20 10-100 团簇 0.35-0.57 1-10 团簇 团簇 尺寸(nm) 原子数N 名称 类别 随着物体尺寸的减小,表面的作用就显得越为明显。当粒子尺寸为10nm时表面原子的比例可能达到50%左右。这种超微粒子已失去作为宏观物体的一些物性,成为低维材料。一般称超微粒子为零维材料。 超微粒子的表面原子有高度的活性,表面的微观结构处于不停的变换之中。如将刚制成的金属超微粒子暴露在大气中,瞬时就会烧光(氧化);若在非超高真空环境,则不断吸附气体并发生反应。 目前制备超微粒子的主要方法是气相生长法,其中尤以真空蒸发用得较多。所得的超微粒子可能处于三种状态:A 生长在某种基体上;B 分散在某种介质中;C 不依附于其它物质而单独存在。 纳米材料(nanometer-sized materials)是由纳米级的粉体经过特殊加工制成,它可以是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复合材料。 (2)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1984年德国萨尔兰大学格莱特(H.Gleiter)等人首先制成。他们用气相冷凝法制得具有清洁表面的超微粒,在超高真空下加高压(5GPa)形成纳米块状固体材料。 纳米金属在低温下甚至会失去传导能力,并且随着尺寸的缩小,纳米材料的熔点也会降低。 纳米材料由长程有序的小晶粒(超微粒子)和完全无序的界面组成, 所以它的结构既不是晶体也不是非晶体。在X射线衍射、正电子湮没谱、弹性模量、内耗、 比热等测量中,纳米材料表现出一系列的反常现象。 实验发现6nm的纳米铁晶体的断裂强度较多晶体提高12倍,硬度提高2-3个数量级。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一个科研小组,在世界上首次直接观察到纳米金属材料具备的“奇异”性能——室温下的超塑延展性。 发丝状的纳米铜,室温下冷轧竟从1厘米左右延伸到近1米,厚度也从1毫米变成20微米。   这一论文发表在世界权威刊物《科学》上。纳米材料“鼻祖” 格莱特教授认为,这项工作是“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 表面效应 随微粒尺寸减小,表面原子数比例增加。 随微粒尺寸减小,表面能也迅速增加。 1.2.7实际表面对电子元器件性能的影响 实际表面对电子元器件的成品率和可靠度有直接关系,

文档评论(0)

558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