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吴越春秋》中的军事文书
浅析《吴越春秋》中的军事文书
浅析《吴越春秋》中的军事文书
《吴越春秋》一书,作者赵晔,成书于东汉,原本十二卷。历叙吴、越两国的史事,重在叙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故事。该书大量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因此具有传统史书的特征,但从其记载的内容与格调来说,它又不同于严谨的史家之实录,实则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可谓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本文试通过对《吴越春秋》中军事文书的整理,发掘这些文书在该书独有的军事大背景下所体现的军事谋略思想和吴越两地的民俗民风。
一、《吴越春秋》中的主要军事文书
1.盟。西周时期出现的文书体式,是国王与诸侯、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为谋求相互联合而订立的协议性公文。春秋战国时期,盟文得以沿用,并在使用范围上得以扩大。在《吴越春秋》一书中,盟文出现了五次,虽没有录入全文,但联系语境,盟的特征同样能得以展现。如:《吴越春秋middot;阖闾内传》中有今随之偏小,密近于楚,楚实存我。有盟,至今未改。若今有难而弃之,何以事君?①楚昭王被吴国侵略军追逐,逃出国都,投奔随国。吴军得知,要求随国国军交出昭王,因楚随两国,早已订有盟约,至今都未改变,因此,吴王遭到了拒绝。此处的盟即春秋时期盟文使用的典型,两国因追求共同利益,相互保存,订立盟约,并相互遵守盟约规定直到废除之日。
2.誓。誓是周王征战、讨伐前对全体将士发出的动员令。由于春秋时期专用作战前声讨的威慑性文体檄文的出现,原来誓中的声讨之意开始淡化,这时期的誓更多用作出征前,君王为达某种共同目的而与国人同誓的誓词。《吴越春秋》中全文记录的誓文共有一篇,出现于越王出征吴国之前。
3.令。令是在西周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命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文种。它一般由国君、重臣、军事首领发布,强制性突出。《吴越春秋》一书,有10多处提及令文,在功能上大多用于军事指令的颁发。如:令于国:lsquo;有能还吴军者,与之分国而治。rsquo;②又如勾践有命于夫人、大夫曰lsquo;国有守御rsquo;③等,均是君王在实行军事部署时,对全军乃至全国发布的命令。另外,在国君统治国家时,令文也通常用作法令、政令的颁布。如:自今以往,内政无出,外政无入。此处主要记录了越王的对大夫们的指示:供养贤士、开垦土地是大夫们的职责,不要将国内的政事带到国外让军事首领管,对外作战的事同样也不要带进宫内让大夫们插手。在表现形式上,令一般篇幅短小,用词精确、表达严谨,语言严峻冷烈。
4.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的公文体式,其主要功用是君王或诸侯在战前声讨敌方的公文。《吴越春秋》中录有檄文一篇,但这里的檄还不能称之为军事文告,最多只是书札。更确切的说,当时出现的檄文应该是运用于军事背景下的书札,并且在本质上已经趋向于现有檄文的性质。
5.命。作为诰命文书的一种,命可看作是最早的君命文书之一。历史进入春秋战国,由于王室制度的沿袭,命文同样被沿用。与该时期新的公文体式令相比,二者虽均属于君命文书,但命更表现为上级对下级的口头命令,用于政权管理;令则多用于君王对臣民们的集体性要求,颁布法令、军令、政令时常出现。在整个公文发展史上,二者并存的时间并不长。《吴越春秋》中命多用于任命大臣,此外,书中还有舜崩,禅位命禹,为王位禅让之用。
6.祝文。祝祷,是一种为消除灾难,获得福袛而向上天鬼神祈福的宗教活动。而中国古代的祝祷文书即建立在祝祷活动的基础上,试用文字的形式表达祈福避祸夙愿的公文文书。古代祝祷文种类繁多,主要有:祝文、祭文、祝香文、上梁文等,《吴越春秋》中重点记录的祝文,是祝祷文书中最常见的一类。书中全文收录了两篇祝词。其一是《吴越春秋middot;勾践入臣外传》中记载的,吴王大寿之时,群臣为其祝寿时吟诵的祝寿文,全文大多采用喜庆的创作基调,营造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其二是勾践由于战败而启程去吴国当奴仆,大臣们在江水边为他设宴践行时的祝文,属于祷兵文,多用于军队出征前的祈祷。全文的基调与祝寿文相比,少了几分喜悦,多了几分真挚的期望。
7.《吴越》中书体文的鉴别
书体文书是士向君主表述政见时采用的主要文体,它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运用,是该时期的一个特殊的文书发展现象。在公文发展史上,以书命名的文体虽存在时间不长,但影响却十分深远,可以认为是从秦代开始便一直沿用的奏、议类公文的前生。在具体形式上,书体文除了正式的上行公文以外,很大一部分都是以言事于主的游说辞令出现,如《吴越春秋》中,越王向吴王进献优质木材时,子胥的谏言就体现了书体文的艺术性:王勿受也。昔者桀起灵台,纣起鹿台,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五谷不熟。天与其灾,民虚国变,遂取灭亡。大王受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