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数学教学目的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讲数学教学目的研讨

数学教学的目的;目的与目标的区别;官方的教育目的与实际的教育目的;我国数学教学目的提法的变迁;1933年《高级中学算学课程标准》;1951年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追溯“双基”;1963年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对63年大纲的讨论;对“双基”的逐步认识;八、九十年代了解其他国家的提法;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 (1989);英国的Cockcroft报告(1982);西德下萨克州文化部;瑞典教育部;法国(1976);日本;苏联(1985);90年代初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2002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200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2003);美国提出的六条原则(2000年);英国GCE考试大纲;英国GCE考试大纲;我国长期流行的“三大能力”说;克鲁捷茨基对数学能力的界定(一);克鲁捷茨基对数学能力的界定(二);1991年高教出版社的《数学教育概论》;美国数学课程标准(2000);奚定华《高中数学能力问题研究》;2002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张奠宙先生提出如下能力成分;张奠宙先生提出数学创新的特点;“基础知识”的内涵(田中,2003);对“基本技能”的界定(田中,2003);数学基本技能的测试;数学基本技能测试结果;运算技能正确率;运算速度;配方:;;运算技能的性别差异;推理技能的结果;错答和未答合计高的题;错答和未答合计高的题;;图形技能的结果;错答和未答合计高的题;概念是认识的高级产物;学校数学如何追求科学性?;代数式的定义;方程;分类的不重不漏;概念学习中的形式与实质;数学符号的优势;同解、同解原理;概念学习中的形式与实质;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何谓“淡化概念”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