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典力学浅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绝对时空观 §1.1.1 时间与空间 1、时间定义 时间定义是绝对的——时间一直向前“流去”,与物体的存在以及物理现象的发生毫无关系。我们无法降低或加快时间流动的速度,并且在宇宙中任何一个地方时间流动的情形都是相同的。 时间只是依照特定的方法用标准钟量出来的具有单位的数字,时间单位是秒。 国际上对“秒”的定义: 第1次:人们是利用地球自转运动来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平太阳日。19世纪末,将一个平太阳日的 1/86400 作为一秒,称作世界时秒。 第2次:1960年 “将1900年初附近,太阳的几何平黄经为 279o41’48’’04 的瞬间作为1900年1月10日12 时整,从该时刻起算的回归年的 1/座机电话号码.9747 作为一秒”。 第3次: 1967年定义“秒是铯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相对应的辐射的 座机电话号码70 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2、空间定义 空间是绝对的——空间的存在是永恒的,与空间里是否有物质存在毫无关系。 我们假设空间是欧几里德空间: 例如空间内两点间最短的连线是直线; 或者空间内任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o。 在物理学上只是以一标准米尺用特定的方法比较或度量出来的且有一定单位的数字。 历史上,米是由于寻求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从北极到赤道之间长度的某一适当分数而产生的,这长度的千万分之一定义为米。 国际上对长度基准“米”的定义: 第1次: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将保存在法国的国际计量局中铂铱合金棒在0℃时两条刻线间的距离定义为1米,称为长度的实物基准。 第2次:1960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氪86原子的橙黄色光波来定义“米”,规定米为这种光的波长的1650763.73倍。 第3次: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米是光在真空中1/座机电话号码8秒的时间间隔内运行路程的长度。(规定真空中光速值 c 座机电话号码8米/秒。) 3、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时间与空间虽然是毫无关联存在着。 但是,如果我们把物体牵涉到里面,时间便似乎与空间有点关系,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物体存在于空间内而不占据一段时间,或者一个物体存在一段时间但并不占据空间内某一位置。 美国物理学家兼哲学家 Bridgman 曾说过:“一个名词的真谛只能从人们如何用它看出来,而不在乎人们如何叙述它。”这便是科学定义一个名词时所抱的态度。即使我们都像科学家一样采用这种极其有效的方法,也不妨碍我们欣赏诗人、艺术家和作家对宇宙的不同看法。 §1.1.2 参照系与惯性系 1、参照系 用以描写物体运动所选用的另一物体。通常,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人们都选地球为参照体。 惯性参照系: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或者总保持静止,或者总保持匀速运动。这一类特殊的参照系,被称为惯性参照系。 一切惯性参照系都是等效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非惯性参照系 §1.2 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定律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基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定律,也是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在研究宏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航天技术等科学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正因为如此,它的发现是科学史上震撼人心的一个重大事件。 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天体绕地球运动,这种运动是神力所驱使的;力与运动相联系,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一旦终止,物体就随即静止。他还认为,宇宙是不均匀的,是中心对称的,地球是圆球形的。 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学说 古希腊的托勒密用对称点、圆周运动、偏心本轮三个概念解释天文观测,形成了完整的“地心说”和关于运动和力的逻辑体系。 黑暗的中世纪,神学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学说相结合,严重地阻碍甚至扼杀了科学的进步。 哥白尼“日心说” 波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1543年发表。他认为:如果将参照系从地球移到太阳,就会产生与观测相符合的最简单最和谐的天体几何学。 §1.2.1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 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开普勒,从小体弱多病,患过天花,视力很差,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才华出众。1589年进入杜宾根大学神学系学习。他对天文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于1609年在论著《新天文学》中发表了第一、第二定律,于1619年在《世界的和谐性》一书中发表了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到行星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a 的立方与周期T 的平方成正比。 §1.2.2 落体运动定律——重力的发现 杰出的物理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