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分配与保障资料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一、收入分配理论概述
(一)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两条线索
1、功能性收入分配:也称为要素收入分配,它所涉及的是各种生产要素与其所得收入的关系,是从收入来源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其核心是研究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土地等)如何获得收入、收入份额是多少。
2、规模性收入分配:也称为个人收入分配或家庭收入分配,它所涉及的是个人或家庭与其所得收入总额的关系,是从收入所得者的规模与所得收入的规模的关系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核心是研究某个或各个阶层的人口或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 ;(二)功能收入分配理论
1、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
——李嘉图
——马克思
——萨伊
2、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边际效用论与边际分析方法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马歇尔的供求均衡分析;(三)规模收入分配理论;分配标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是贡献标准,即按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分配;第二个是需要标准,即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来分配国民收入;第三个是平均标准,即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第一个标准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但会引起社会的不平等;第二、三个标准有利于社会平等,但却有损于经济效率。于是引出经济学中的永恒的矛盾:公平与效率问题。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的,收入不公问题主要通过经济政策来解决。; 2、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 “先恶化,后改善” )
收入差距
工业化的推进
;3、围绕库兹涅茨“倒U假说”的争论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亚洲“四小龙”的反例
从20世纪50-70年代,台湾的经济迅速增长,人均GDP从1964年的500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000多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6%,而收入不平等现象却在不断改善,基尼系数从1953年的0.57下降到1972年的0.29
——世界银行的研究; 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分别在1985年和2000年两次发布了其研究报告,这两次研究所用方法不同,其结论也不相同。
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利用剖面数据对58个国家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上收入国家以及市场经济工业国的基尼系数呈倒U型排列。
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利用时间序列资料对65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消费增长与基尼系数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基尼系数变化并没有系统的相关关系”。
讨论:中国的收入差距是否存在类似倒U曲线的变动趋势?;二、转型期中国分配制度的演变分析
(一)分配制度的演变轨迹
1、分配制度演变的起点:
——计划化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1)分配原则——按劳动贡献分配
(2)分配机制的计划化
(3)分配决策的集权化
(4)分配形式的简单化
;(二)分配制度的演变轨迹
1、分配制度演变的起点
——计划化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2、传统分配制度的评价
——计划分配的信息不充分
——计划分配当局的有限理性
——层级体制的低效率
——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损失(“劳”与“酬”的普遍背离 ;行政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低效率 ;劳动者努力程度的递减与劳动积极性的普遍丧失 )
3、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与分配制度的演变;(二)分配制度的演变轨迹
4、转型期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轨迹
(1)分配原则——从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分配机制——从计划化到市场化
(3)分配决策——从分配决策集权化到分配决策分散化
(4)分配形式——从简单化到多样化
从计划化的单一按劳分配制度 市场化的混合型分配制度;
4、转型期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轨迹 :
传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