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惟德乃兴由来及其文化内涵.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惟德乃兴由来及其文化内涵.doc

惟德乃兴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山川之宝,惟德乃兴”是德兴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都知道德兴由此得名。要知道“惟德乃兴”及德兴地名的由来,还要从历史上两个人物说起。一个是邓远,另一个是李昪。 邓远扬德。德兴(那时还不叫德兴)古属扬州,春秋战国时为吴、越、楚地,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在皖、浙、赣三省边塞“建邑银城”设立了乐安县,古县城址设在银城堡。南朝陈天嘉年间(公元560-565年)改乐安县为银城县。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朝廷在银山设置银场,叫邓公场,并任命邓远为主事,负责开采银矿,从此大规模的采银冶银开始了。《元和郡县志》记载,邓公场当年“出银十余万,收税银七千两”,产银量占全国的59%,为盛唐主要银产地之一。 为什么朝廷会在银山以邓远的名字设立采冶银场?并任命邓远为主事呢?隋朝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6年),鄱阳郡都尉张蒙发现了银山银矿。张蒙是怎样发现银山银矿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白鹿遗踪”向我们讲述了银山银矿发现过程。张蒙非常喜欢打猎,有一天来到德兴,晚上看书,由于白天骑马太累,不知不觉靠在书桌上睡着了,朦朦胧胧之中,眼前突然一只白亮晶莹的白鹿闪过,张蒙立即起身上马,朝白鹿追去。白鹿忽隐忽现,似乎在挑逗张蒙。张蒙大吼一声,张弓搭箭,朝白鹿奋力射去。白鹿负伤而逃,只见一路上血迹斑斑。张蒙顺着血迹追去,追到一个山洞前,哪里还有白鹿的影子?张蒙一急便惊醒过来,这时天已大亮,发现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吃完早饭,张蒙觉得这个梦比较蹊跷,便带领随从沿着梦中走过的方向寻找,果然来到了一个山洞前。进洞一看,只见洞内银笋连绵耸立,银光闪闪。从那以后,许多德兴人扛着铁锤,拿起钢钎,支起钢锅,在银山采银炼银了。 那时的银山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官府也没有派人管理。从张蒙发现银矿到朝廷设立邓公场,期间有60多年的时间,整个银山银矿开采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乱采乱挖,山林破坏严重,为争矿打架斗殴,废水横流等等。这时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他就是邓远。邓远是当地普通老百姓一个,但他怀有一腔报国之情,怀着一颗干事业的雄心,通过对群众无序开采银矿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写成一篇好的调研文章,送到了当时的鄱阳饶州府知州窦俨手中。窦俨对邓远的报国之忠义非常感动,同时对邓远文章中提出的治理方案也非常赞赏,于是马上写成奏章上报朝廷。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邓远第一次上书到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朝廷最终下令设邓公场采炼银,邓远毫不气馁,6年内多次上书陈述设官场治银的好处和具体实施方案。朝廷最终被其感动,下旨在银山设邓公场,并由邓远负责,专事采冶管银,从此,德兴结束了银矿群挖乱采的历史。从唐朝(公元675年)至宋朝(公元1037年),邓公场(后更名)一直开采了360余年,生产白银过亿两,成为朝廷财政的重要支柱。宋仁宗景四年(公元1037年)当时鄱阳饶州太守范仲淹因银山采场山穴崩塌,银矿品位也越来越低,资源接近枯竭,而银课(税收)却没有降低和取消,于是上奏朝廷,取消了银山采矿场。新中国成立后,地质勘探队在银山发现了大量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田,1958年8月,成立德兴铅锌矿。1966年9月更名为银山铅锌矿,通过改制后,现成立了江西铜业公司银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邓远死后,德兴人为感念邓公之德,在银山脚下特意修建了一座邓公祠,纪念邓远。人民群众怀念邓远,不但是感谢邓远整治了矿山,带富了当地群众,而且还对其崇高的品德念念不忘,有一则发生在邓远身上的故事至今仍在德兴人民代代相传,这就是“红炉著迹”故事的由来。“红炉著迹”也有说是“红炉铸绩”的,意思是永久地把邓远的功绩和品德镌刻在德兴人民心中。 邓公场隶属于江西盐铁都院。都院巡检使是个贪财之徒。有一天,都院巡检使来邓公场视察工作,当天晚上暗示邓远行贿不成,便产生了陷害邓远的恶毒之心。第二天上午在视察炼炉时,趁邓远等陪同人员不备,将早已准备好的藏在衣袖中的一块银锭抛入翻滚的炼银炉水中。邓远眼尖手快,伸手探入炼银炉水中,将那块就要化成银水的银锭捞出,邓远因严重烧伤而去逝。有的人会问,邓远为什么要不顾生命危险去炉水中捞出银锭呢?如果那位贪官的阴谋得逞,抛入炉水中的银锭化成银水后,每炉的出银量就会增加许多,累计起来,整个邓公场上缴的银课(税)是非常吓人的。一来可以治邓远的瞒产漏税欺君之罪;二来使群众的税收负担大大加重,同时又把矛盾转嫁到邓远身上,人为创造干群矛盾,把邓远赶下台。为粉碎贪官的阴谋,邓远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入滚烫的炉水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李昪布德。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潘镇割据,拥兵自重。其中,扬吴(南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唐皇族后裔徐知浩经过20年苦心经营,逐渐掌握了南吴政权,于天裕三年(公元937年)顺应历史朝流,废黜了荒淫无度的吴帝杨薄,登上了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昇元。第二年,徐知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