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和临床的关系.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品质量和临床的关系:抗生素药品质量涂家生,Ph. D.中国药科大学1、药品质量是保证其效果的根本药品是特殊商品,是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重要产品和手段。药品的质量保证的环节药品安全风险关注点药品创新历程、和质量保证:FDA和ICH中国的药品研究1、新注册分类:一创新、二改良、三抢仿、四仿制、五进口2、两报两批向两报一批发展3、数据完整性要求提高4、及时介入近期药品质量的风险研发:数据不完整药品生产处方、工艺的改变:必须申请变更GMP的持续性GSP的完整性合理应用2、国内外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的案例药品质量可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磺胺酏剂事件:药用辅料的变更二甘醇替代甘油导致研发缺乏安全性数据:反应停事件擅自改变灭菌工艺:“欣弗”事件研究数据不充分:“鱼腥草”事件GMP缺陷:“注射用甲氨蝶呤”事件辅料使假:“齐二药”事件GSP缺陷:江西博雅生物丙球事件1、群体性:症状类似、同一医院2、其它医院未见3、用量太大4、目前无结论5、暴露检验机构的问题6、蛋白类药品应管理无评估的改造:铬超标胶囊重视药用辅料临床肯定全国生产企业多不稳定疗效在不同制剂见存在一定的差距副作用存在差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其组份为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是抗生素与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既有抗菌谱广和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又能有效规避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药物的破坏。易于开环、易于聚合:降解产物不清楚,高聚物也未表征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质量标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问题《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1期中“警惕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指出了临床将该药用于禁忌人群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说明书的【禁忌】项中已明确指出:“已知对青霉素类、舒巴坦、头孢哌酮及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临床仍存在将该药用于过敏体质或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过敏者的情况,个别患者甚至因用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死亡。有报道个别病例出现血小板异常,有出血倾向。有效性不足?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质量问题国抽:30个企业生产的54批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中,17批不合格,占31.5%,涉及10个厂家。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溶液的澄清度和头孢哌酮的纯度。导致产品纯度低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是在于头孢哌酮钠制作工艺上的差异,导致头孢哌酮钠的稳定性较差,降解速度加快,降低自身含量的同时还生成产物(T-1551B)成为新的杂质。 2)另外厂家在投料时量未达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美国撤出市场的产品药品召回制度:质量不合格展望1、药品优良质量是研究、生产出来的,其优良质量应基于设计,扎实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2、随意的变更和不按照GMP生产风险很高;3、合理使用可能是规避风险的一个手段。谢谢!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1937年秋天,美国一家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生产了一种磺胺酏剂,供应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年9至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尸检表明死者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脏损害所致。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酞咪脈啶酮,是研制抗菌药品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品。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品,但是药理试验显示,沙利度胺没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便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在Ciba放弃沙利度胺的同时,联邦德国药厂Chemie Grünenthal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还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1957年10月反应停首先在德国上市,不久进入日本市场,在此后的不到一年内,反应停风靡欧洲、日本、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品”,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然而在美国,反应停遇到了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冗长而繁琐的市场准入调查,一些FDA官员认为,沙利度胺的动物实验获得的药理活性和人体实验结果有极大差异,由动物实验获得的毒理学数据并不可靠,最终沙利度胺没有获得机会进入美国市场。1960年,有医生發现欧洲新生儿畸形比率异常升高,当这一数据引起大多数人注意之后,有学者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与沙利度胺的销售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遂对反应停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之后的毒理学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对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致畸性。调查发现,该药在17个国家里共引起海豹肢畸形1万多人,仅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