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介绍.pptxVIP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介绍.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和下西洋与 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简介 一、人物简介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哥伦布简介 1、航海路线比较 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 二、对比规模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 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新航路开辟航线图 哥伦布航海路线图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 最远到达 美洲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携带物品 随航人数 200艘 3-17艘 长151.8宽61.6米 长24.5宽6米 丝绸、瓷器、茶叶、 印花布、铁器 牲畜、农具、种 子和粮食 最多时达到27800人 最多1000多人 2、航海规模比较 从两者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路线长 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设备都 要远远超过西方 材料1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当时选郑和做使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途径的许多国家信奉伊兰教,而碰了和出身回族家庭,船队由郑和率领,可以减少隔阂,表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符合加强海外联系的需要。 材料2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3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4 哥伦布航海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探究:两者在航海动机上有什么不同? 三、分析动机 ①加强与海外的联系;②宣扬国威。 为了掠夺黄金和土地,获取商业 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 的活动空间。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①加强与海外的联系;②宣扬国威。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 为了掠夺黄金和土地,获取商业 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 的活动空间。 “宣德化而柔远人,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 在西方,西班牙国王同意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请求时,不仅封他为贵族暨大西洋海军元帅,更准他担任未来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而且这些头衔都将世袭。此外,新发现土地上产品的归他所有;他也能参与新土地上所有的商业活动。远航探险不仅可以带来荣誉,更可以致富。 中国的航海家郑和是如何看待航海的?把航海是当作什么事情来做的?西方的哥伦布又是怎样的? 郑和把航海看作是一个政治使命完成的,把它当做了一个任务。而西方的哥伦布把航海既看成是一个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航海的理想,而且更是为了满足自己利益上的追求。 1、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2、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1、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当时的中国在社会状况方面又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在盲目自大情绪的作用下,中国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日见落后,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国沦为列强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的对外关系推进到顶峰,“厚远薄来”,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库藏为虚”,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有两个特点:首先,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其次,也是中国与有关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郑和船队途径锡兰山时尊重当地人民的佛教信仰,捐钱 修庙,布施香礼。 (黄晴《郑和属于世界》《人民日报》2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