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主讲:于洪超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一、学科定义
1.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 研究对象
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变态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侧重于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二、发展历史
1. 发源时期: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他认为,人 “疯狂”的原因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这个推论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形。
2. 残害时期:公元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宗教。
3. 复兴时期: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
三、各学派的解释
1. 精神分析学派
1》两个命题:①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②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弗洛伊德的推断: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②“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③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④“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⑤人们为了防止 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心理防御机制。
3》该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说明:①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②由于“自我”必须要随时理性的处理“本我”和“超我”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③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4》评价:①用“力比多”替代了上帝的意志;②该理论仅仅是通过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③泛性论的观点。
1.口欲期(0~1岁)
2.肛欲期(1~3岁)
3.生殖器期(3~6岁)
4.潜伏期(6~12岁)
5.生殖期(12~18岁)
2. 行为主义学派
1》巴甫洛夫先通过动物实验,由此判断出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2》他认为神经症的产生是因为兴奋与抑制的冲突和受到了强烈的刺激造成的。
3》他认为,神经衰弱与癔症的神经机制不一样: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癔症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4》行为主义学家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不良的学习造成的。
3. 人本主义学派:
1》提出“潜能”的概念,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他认为( )。多(2014年11月三级)
A)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
(B)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可以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C)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D)神经衰弱和癔病有相同的神经机制
答案:AC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一、相关概念
1. 正常的心理
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的、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2. 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 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年提出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2. 心理学的原则
郭念锋提出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下列属于违反“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的症状包括( )。多(2014年5月二级)
(A)情绪低落
(B)情绪倒错
(C)强迫动作
(D)自罪妄想
答案:B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对于精神障碍的患者,我们可以进行辅助咨询,但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
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一、认知障碍
1. 感知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
幻觉
根据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年河南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VIP
- 4.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保护水资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pptx VIP
-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2014-2015期末考试.pdf VIP
- 果树栽培学完整课件各论苹果.ppt VIP
- 连锁酒店行业2025年扩张策略与风险规避报告.docx
-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10、任期制契约化任期业绩目标责任书(总经理).pdf VIP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pptx
-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DB3505T 17—2024.pdf VIP
- 2024辅警面试问题及答案 .pdf VIP
- 副局长意识形态工作总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