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污水生物法脱氮除磷技术
李咏梅
同济大学
2009.3.15
内 容
工艺发展的动力
水体富营养化
除磷脱氮基本原理及工艺
除磷脱氮影响因素
可持续发展的除磷脱氮工艺
一、工艺发展的动力
1、水质处理目标的推动
处理BOD,解决黑臭问题。
典型工艺
回流污泥
处理BOD和N。
典型工艺:缺氧/好氧工艺(A/O)
回流污泥
处理BOD和除磷脱氮,解决富营养化问题
典型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A/O)
回流污泥
处理有毒有害物质
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膜技术等)
有待进一步研究经济可行的深度处理技术
一、工艺发展的动力
2、机械曝气设备发展了氧化沟工艺
3、SBR—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发展
4、连续流和SBR相结合的工艺—MSBR节省土地和能耗
二、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
湖泊有四个自然发展阶段,所有湖泊都会经历富营养化。
Oligotrophic Mesotrophic Eutrophic Senescent
(贫营养) (中营养) (富营养) (老化)
深、清、冷,
贫营养, 很少
水生生物
营养物和底泥开
始积累,水生
生物种类增加
富营养,水深相
对较浅,水温温
暖,较多植物和
水生生物生长,
时有藻类爆发
湖泊的老年,
水深v很浅,
有根植物过度
生长。
富营养化
湖泊的自然富营养化过程往往要几千年,但人类活动缩短了这一进程。
营养状况
叶绿素a
(?g/L)
透明度
(m)
总磷
( mg/L)
总氮
(mg/L)
COD (mg/L)
浮游藻类优势种群
极度贫营养
0.10
15.0
0.0009
0.02
0.24
__
重贫营养
0.26
8.0
0.002
0.04
0.48
__
贫营养
0.66
4.4
0.0046
0.08
0.96
金藻纲
贫中营养
1.60
2.4
0.01
0.16
1.80
隐藻纲
中营养
4.10
1.3
0.023
0.31
3.60
甲藻纲
中富营养
10.00
0.73
0.05
0.65
7.10
硅藻纲
富营养
26.00
0.40
0.11
1.20
14.0
硅、蓝藻纲
重富营养
64.00
0.22
0.25
2.30
27.0
蓝、绿藻纲
极度中富营养
160.00
0.12
0.555
4.60
54.0
异常性生物
2、湖泊营养类型
1 、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生态受破坏,少数生物种群增殖
水体发臭、蓝绿藻、鱼腥藻等生长导致水质变差
水的透明度减低(影响旅游业和人畜饮水)
水中溶解氧消耗
“赤潮”、“水华”暴发
有毒藻类向水体释放毒素(9?g/kg 致死量)
影响渔业生产
2、湖泊“水华”暴发
以太湖为例:
每年5月暴发“水华”----蓝藻水华
蓝藻(蓝细菌)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菌,能够生存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比其它生物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当条件适宜,某些蓝藻能快速生长,达到一定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大暴发),形成藻类集体(蓝藻水华)
产毒藻:鱼腥藻、束丝藻、微囊藻、节球藻、念珠藻、颤藻
蓝藻水华爆发
蓝藻水华爆发
2 海洋赤潮
中国的三个赤潮高发区:
渤海、东海、南海
赤潮生物:原甲藻赤潮、钟叶虫赤潮等
海洋赤潮与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和大尺度气候变化、海洋物理性质等有关
有毒 鱼类死亡
藻类大量繁殖
无毒 水母大量生长
3、海洋赤潮
以舟山渔场赤潮为例:
1998~2002年5月份在同一地点大规模暴发原甲藻赤潮,在同一地点有亚历山大藻(有毒)伴随生长。
赤潮形成锋面,此时淡水、陆架水交错(盐度为2%)
例如:伶仃洋营养化但不发生赤潮
香港牛尾海中营养但经常发生赤潮
4、 造成富营养化原因
点源污染
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固体废物处置场
面源污染
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