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疝Hernia
概述
正常结构
常见疝
腹内疝——闭孔疝
斜疝90%
腹股沟疝
疝 腹外疝 直疝5%
股疝3-5%
其它腹外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
其它疝——膈疝、脑疝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
病因
腹外疝病理解剖
疝囊=疝囊颈+疝囊体
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小肠
难复性疝最常见为大网膜
疝外被盖
疝门——命名依据
几种特殊疝
◆滑疝
◆Richter疝
◆Littre疝
◆逆行性嵌顿
滑动性疝——属于难复
性疝。疝内容物是疝
囊壁的一部分。
疝内容物常见为:阑尾、
乙状结肠、膀胱
Richter——嵌顿的疝内容物为肠管壁的一部分
也称为肠管壁疝
Littre ——嵌顿的内容物为Meckel憩室
逆
行
性
嵌
顿
疝
三、发病机制
◆先天性解剖异常 睾丸下降后腹膜鞘状突未闭锁。若闭锁不全,留下一细管道,则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若两端闭锁,中间未闭锁,则形成精索鞘膜积液。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腹股沟疝的分型
传统分型? 是以腹壁下动脉为界分为斜疝、直疝、股疝,不能根据病变的实际情况选用手术方法
现代分型? Casten分型、Gilbert分型、Nyhus分型、Bendavid(TSD)分型,均以疝环大小为标准。临床上Nyhus分型应用较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型标准(2003年)?
Ⅰ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不超过1.5 cm(约一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坚实完整
Ⅱ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3.0 cm(约两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股沟管后壁已不完整
Ⅲ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超过3.0 cm(大于两指),疝环周围腹横筋膜薄而无力或已萎缩,腹股沟管后壁缺损
Ⅳ型:复发疝
★腹横筋膜腱弓下缘和腹股沟韧带之间即耻骨肌孔的上半侧内无腱膜及肌肉组织时,则视为腹股沟管后壁结构缺损
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禁忌: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脱水、妊娠等腹腔压力增高时
手术方法:
传统的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手术治疗
①疝囊高位结扎
②传统疝修补的方法
加强前壁—Ferguson
Bassini
Halsted
加强后壁
Mc Vay
Shouldice
Shouldice法
要点就是强调加强腹横筋膜。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向上切开直至内环,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和腹内斜肌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腹股沟韧带上。然后按Bassini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这样既加强了内环,又修补了腹股沟管薄弱的后壁,其法术后复发率低于其他方法。
McVay VS Shouldice
什么是无张力疝修补术
又叫做无张力疝成型术
1989年美国医师Lichtenstein(李金斯坦)博士首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其手术是用现代人工合成补片修补疝缺损。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
1993年金竹富、黎介寿首先在国内较全面介绍这个新概念和手术方法
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无张力疝修补术研讨会”,使此种方法在我国推广打下了基础
近几年此领域的学术进展国内外基本同步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
不破坏腹股沟区正常的解剖结构
复发率低,小于1%,而传统手术为10-35%
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术后6-12小时可下地活动,2-3天可正常工作生活。而传统手术需术后卧床至拆线,限制增加腹压活动3个月
不必打开疝囊,不需高位结扎
术后并发症少,改变了传统手术用粗丝线修补,病人张力大,术后长期感觉术区有张力,影响工作生活的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