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
复习旧课
1、掌握热原质的概念
2、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3、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
4、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学习目标
1、掌握正常菌群、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技术及医院感染的概念。
2、掌握常用的热力消毒灭菌法及适用范围。
3、掌握紫外线的杀菌原理、作用、特点及应用。
4、熟悉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机制、
用途及影响因素。
5、熟悉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第3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细菌的分布
细菌种类多,繁殖
快,适应环境的能力
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
广泛的一群微小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
布可概括为:
“无孔不入,
无处不有”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生存的天然场所(因为土壤中有水分、营养物质、空气、一定的PH环境和温度)
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基”之称。土壤也是一切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总发源地,也是人类利用细菌的主要来源
。
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克土壤含菌量达几十亿-几仟亿(沙漠含菌量仅10万/g)。
细菌在土壤各层分布不均:表面含菌量少;距表面10-20cm土壤含菌量最多
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动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土壤中仅有少数病原菌,它们来自人和动物体(粪、尿、痰、尸体等)。多数病菌在土壤中很能容易死亡。主要为球菌和芽胞杆菌,如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可长期存活。所以,当人体创伤处污染泥土时,要严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
2、空气中的细菌
⑴空气细菌来源
空气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和高声说话、喷啑及咳嗽飞沫。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
⑵空气中的病原菌及空气感染
空气中一般没有病原菌,但疫区或患者周围空气中有大量病原菌。如乳牛的唾液沫(结核)随咳嗽或喷啑可喷射5m远,且飘浮很长时间。带有病原菌的尘埃也会飞扬到大气中。
空气中非病原菌常常污染药物制剂、培养基、生物制剂(品),引起食品、饲料变质以及造成手术感染。所以在外科手术、细菌接种、制备生物药剂及生物制品等工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杜绝污染。
空气细菌卫生检查有时用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作为指示菌,表明空气受到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在疫区或患者周围空气中有大量病原菌。如乳牛的唾液沫(结核)随咳嗽或喷啑可喷射5m远,且飘浮很长时间。带有病原菌的尘埃也会飞扬到大中。
3、水中的细菌
水的自洁作用
水的细菌学检查
水的自洁作用
①水中泥沙沉降作用;
②水面日光紫外线照射;
③水中营养物耗尽;
④水中生物拮抗作用;
⑤水中噬菌体灭菌作用;
⑥原虫澡类吞噬作用;
⑦清洁支流冲淡作用。
水质细菌学检查三项指标
指标名称
意 义
国家标准
菌总数
检定1ml自来水中所含各种活细菌数
100个
大肠杆菌价
能检出1个大肠杆菌的最小自来水量
300ml
大肠杆菌指数
在1000ml自来水中检出的大肠杆菌数
3个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正常菌群及其意义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利作用
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利作用
①促消化作用:
将不溶性蛋白和糖类转化为可溶性状态,
促进机体吸收。
②营养作用:
大肠杆菌及乳链球菌能合成VitB1、B12
泛酸、叶酸及VitC、K等,供机体利用;双岐杆菌产酸造成酸性环境可促进对VitD、Ca、Fe的吸收。
③生物屏障作用:
即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如大肠
菌素可抑制痢疾杆菌生长;唾液链球
菌产生的H2O2抑制脑膜炎球菌生长。
④免疫作用:
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
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
和成熟。
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
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 受凉,长期患消耗性疾病。
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变迁:如外伤,手术,留置导尿管等使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泌尿道或血液等。
③菌群失调: 如长期或滥用抗菌素治疗。
条件致病菌引起疾病的条件
3、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指机体、菌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