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生物学Enviromental biology
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第一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第二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转化和排出
第三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积累
第四节 影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行为的因素
第五节 生物放大
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污染 pollution ——人为的或自然发生的事件导致了环境中存在高浓度有害物质的一种状态。这些导致污染了的物质就是污染物(pollutants)。
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后将发生一系列的理化过程,污染物的形态结构浓度均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也会主动或被动地对污染物进行吸收(uptake).
吸收进入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发生相应改变,
—— 激活(activation)
—— 脱毒或解毒作用(detoxication):
统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污染物在体内可以通过运输、转移进行再分配。一部分排出体外(elimination),另一部分将会残留在体内,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accumulation).
积累的污染物在通过食物链的营养级转移,并在更高营养级生物体中不断富集,产生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效应。
第三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第一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1 生物吸收的机制
吸收—— 指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生物有机体的过程。
1.1 吸附(adsorption):
—— 指污染物积累在两相物质共同界面的过程
吸附在体表的物质,然后通过跨膜运输,进入细胞内,完成吸收的过程。
细胞的基本结构
污染物通过细胞膜的过程主要有三种方式:
1) 扩散(diffusion):
物质顺电化学梯度的移动,可以是带电粒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或者亲脂分子通过磷脂双分子层。
四种方式: 自由扩散 (a)
协助扩散:通道蛋白(如孔蛋白)或者载体蛋白(b)
离子通道扩散(c)
门离子扩散(d)
2)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ation)
物质在载体蛋白的作用下,以ATP或质子泵势能为能量,将物质从细胞外转到细胞内的过程。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偶联(协同运输);③都有载体蛋白。
。
3) 胞吞或胞饮作用(enterocytosis)
胞吞作用:phagocytosis 吞噬固体颗粒物,是无脊椎动物吸收物质的重要方式。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吞噬液体物质
吞噬过程包括:膜吸附、膜延展、膜泡形成和释放
2 植物的吸收
陆生植物
2.1 叶 (leaf)
叶是同周围气体交换最活跃的部分,因此也是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如HF的主要途径。同时,还能对一些气溶胶或颗粒物质进行黏附。
叶片同周围气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气孔,植物种类不同,气孔的结构、组成 、数量和分布都有差异,气孔的这些特点影响叶片对污染物的吸收。
气体经通过气孔进入到植物叶片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吸收效率受界面阻力、气孔阻力、细胞间隙阻力和细胞内液相阻力等作用。
根主要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
1)根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差别很大。
例:大麦的根
在距根顶端2-4 cm对K的吸收较6-8cm处大,Ca、Si的吸收以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为主,Fe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分生区,K、N、P元素的吸收主要在根毛区。分生组织缺乏输导组织,因此通过分生区吸收的总量不大。
2)吸收过程:土壤 → 根表面 → 表皮——进入皮层内部,由皮层、内皮层、中柱鞘进入木质部导管,进一步向茎、叶输送。
3 动物的吸收——呼吸道
陆生动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污染物,而呼吸道和皮肤的作用相对较弱。
3.1 呼吸道
大部分溶解在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微粒物质都通过呼吸道进入生物体。不同污染物由于水溶性的不同,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后到达呼吸道的位置和停留时间,以及引起毒性的效应差异很大。
一般通过消化道、鳃、呼吸道、皮肤等途径。具体的吸收途径与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
3.2 消化道
由于动物都需要捕食其他低营养级生物,而整个消化道对污染物都有吸收能力,因此胃肠道吸收污染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肠道吸收量与污染物化学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干涉仪测向天线阵列的评估验证系统.pdf VIP
- 美国财产法讲义.doc
- (二模)2025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哲理类(含解析).pdf
- 贝克曼beckman-au5800标准操作程序(sop).pdf
- 交互设计实用指南.pdf
- 第二课性骚扰的危害 课件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2025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高二政治同步课件(统编版):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ppt VIP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总复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