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卵石的形成
一、课文说明
第19、20、21、22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地球”教学单元。本课通过卵石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外部的运动——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的系列。
本课从整体上看,是按照“问题——事实——思考——假设——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卵石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本课的引入。
第二部分向学生介绍有关卵石形成的事实。通过卵石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可以使学生了解以下事实:
1.卵石多分布在河道里或河滩上,而河道两旁不一定都有山。(这说明卵石的形成可能与河水有关系,这些石头很可能是从远处冲来的。)
2.从发现卵石的地方沿河往上走,可以看到:在河流上游的两岸有高山,山上的石头有很多纵横交错的裂缝,摇摇欲坠;在山脚下、河道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块。(这说明河道中的石块可能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
3.从河的上游沿河往下游走,可以发现:河道中的石块越来越小,棱角越来越不明显,表面越来越光滑。(这可以启发学生想像卵石是在水的搬运过程中逐渐被磨圆的。)
以上内容好像引导学生做了一次实地考察,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地质学家对卵石成因探究的过程。
第三部分启发学生根据以上事实进行思考:“河道中的卵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到河里的?是怎样变成卵圆形的?一般来说,根据第二部分提供的事实,学生对这三个问题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推测,粗略地了解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从而为第四部分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具体地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高山上岩石的风化、崩塌。
关于风化作用课文讲了三点:
(1)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昼夜、夏冬的温差,会使岩石表面与内部胀缩不均,日子久了,岩石会产生裂缝。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个问题,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实验,模拟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教学时,选用板岩、页岩或风化花岗岩做实验,效果较好。
(2)雨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岩缝中的水在冬季结冰时,会使岩缝增大。关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问题,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水结冰时能把玻璃瓶、水管胀裂等)使学生理解。关于雨水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例如酸)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学生不容易理解,本课没有涉及。
(3)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主要讲了根的生长,可以使岩石的裂缝进一步加深、扩大。关于根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对岩石的侵蚀作用,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样没有涉及。
课文在对以上三种风化作用进行分析之后,进行了简单的综合,告诉学生“气温、水、植物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
关于岩石崩塌的原因,课文没有详细地讲解。岩石的崩塌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造成的,主要是重力作用。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使学生体会到风化作用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并且是经过很长时期的作用,才能使岩石风化、崩塌。
2.河水的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
关于河水的搬运作用,学生有相应的知识,知道流水是有力量的,比较好理解,课文没有详细解释。
在搬运过程中的磨圆作用是这层内容的重点。这个问题是按照“假设——实验”的思路编写的。实验材料是棱角明显的碎砖块。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这些碎砖块由于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棱角消失了,变成了表面光滑的近似球形的“卵石”。
3.综合以上的观察、实验、思考,可以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这是本课教学在知识方面的重点,学生应该掌握。
第五部分,启发学生根据河滩上卵石的成因,推想海滩上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海滩上的卵石与河滩上的卵石成因基本相同。海岸边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海浪拍击,破碎崩塌,被海水搬运到海滩;它们在海滩上长期受到海水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卵石的成因有更全面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需用2课时。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第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板岩、烧杯、凉水。
2.演示材料——卵石。
3.挂图或投影片——卵石形成的过程,岩石的风化、崩塌。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在一年级学习《玩石头》一课时,我们曾见过这种石头(出示卵石)。它是什么形状的?
2.讲述:这种石头叫做卵石。
3.谈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迈富时 上市招股说明书.pdf VIP
- 年产3500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食品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HMMT_-_哈佛-MIT数学竞赛题.pdf
- 资金平衡表.doc VIP
-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暑假练字电子字帖生字写字表提前学习练习楷书字帖pdf可打印文件.pdf VIP
- 氢氟酸安全标签.doc VIP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西卷)含答案 .pdf VIP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docx VIP
- 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50页) .pdf VIP
- 商务日语函电第2课 支払い遅延の依頼と回答.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