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中国古代炼铁 张仲景 孔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孟子 孙子 难经 【扩充内经的知识】 伤寒杂病论 【创立辨证论治体系】 神农本草经 【建立中药理论体系】 (三)、预防医学 1、未病先防 ﹙1﹚调摄精神﹙2﹚调节饮食、劳逸 ﹙3﹚锻炼 ﹙4﹚适寒温 ﹙5﹚人工免疫 2、既病防变 ﹙1﹚及时治疗 ﹙2﹚治疗时考虑到下一步 (四)、治疗方法的丰富 1、针灸学的发展 《黄帝内经》已有系统和丰富的记载。 晋代皇浦谧《针灸甲乙经》 宋代王惟一“针灸铜人” 2、药物和方剂学的发展 最早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1892种药 物,作科学的分类,方剂10000多首。 针灸铜人 (四)、治疗方法的丰富 1、针灸学的发展 《黄帝内经》已有系统和丰富的记载。 晋代皇浦谧《针灸甲乙经》 宋代王惟一“针灸铜人” 2、药物和方剂学的发展 最早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1892种药 物,作科学的分类,方剂10000多首。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五)、临床医学的发展 1、内科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 张子和——攻下派 李东垣——补脾派 朱丹溪——滋阴派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温病学派 清朝叶天士、吴鞠通:温病学派 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 ( 1 )、卫、气、营、血辨证 ( 2 )、三焦辨证 非典(SARS) 2、外伤科 三国时期:华陀 麻沸散 刮骨疗毒 骨科: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3、妇科 经、带、胎、产 4、儿科 特点:生机勃勃、纯阳之体、随拨随应 华佗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普遍联系) 1、人是一个整体(形体/机能);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季节/昼夜);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工作/家庭)。 ﹙二﹚恒动观(绝对运动) 1、生理上的恒动观; (生、长、壮、老、已) 2、病理上的恒动观; (病情发生发展变化) 3、疾病防治上的恒动观 (正邪进退/阴阳盛衰) ﹙三﹚辨证论治(辩证法) 1、辨证: ﹙1﹚四诊:望、闻、问、切 ﹙2﹚分析、综合 ﹙3﹚诊断 2、论治: ﹙1﹚治疗原则 ﹙2﹚治疗方法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三、中医学认知与思维方法 1、司外揣内 “有诸内,必形于外”(黑箱理论) 肝开窍于目 三、中医学认知与思维方法 2、援物比类。 五行分类,釜底抽薪, 增水行舟,提壶揭盖 三、中医学认知与思维方法 3、心法和顿悟 临床体悟,反复思考总结 三、中医学认知与思维方法 4、试探和反证 试探式诊疗,疗效反证诊断 思考题 1. 中医四大经典和金元四大家。 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 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的主要表现? 神农氏 出土的山顶洞人骨针 西汉金医针 导引图 八段锦 中医学导论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医学的起源:生存的需要 1、药物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 2、针灸的起源 砭石、石针、骨针→金属针 3、推拿、按摩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医学的起源:生存的需要 1、药物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 2、针灸的起源 砭石、石针、骨针→金属针 3、推拿、按摩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医学的起源:生存的需要 1、药物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 2、针灸的起源 砭石、石针、骨针→金属针 3、推拿、按摩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医学的起源:生存的需要 1、药物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 2、针灸的起源 砭石、石针、骨针→金属针 3、推拿、按摩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包括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疗几方面内容,是中医学的理论源泉。 黄帝像(西汉石刻) 难经 【扩充内经的知识】 伤寒杂病论 【创立辨证论治体系】 神农本草经 【建立中药理论体系】 扁鹊 难经 【扩充内经的知识】 伤寒杂病论 【创立辨证论治体系】 神农本草经 【建立中药理论体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