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稻白叶枯发生的因素及防控要点.pptVIP

影响水稻白叶枯发生的因素及防控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10281 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因素及其防控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简称Xoo)自从1884年首次在日本九州岛福冈地区的稻田发现,在亚洲、非洲、南欧、欧美、北美、澳大利亚都有发生,在中国发生有70年历史,是仅次于稻瘟病的第二大水稻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物为黄单孢杆菌水稻致变种,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都可以发生。具有传播快,范围广,危害重,产量损失大等特点。一旦大面积发生流行,将会带来严重损失和巨大破坏,甚至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影响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因素、水稻白叶枯病的监测、预测以及综合治理,为水稻白叶枯病害的预防控制提供有效建议,为将来对水稻白叶枯病害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前言 田间水稻白叶枯病 田间水稻白叶枯病 感病叶片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预测 结构内容 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因素 水稻白叶枯病的监测 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治理 1 2 3 4 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因素 高温、高湿、多雨、风暴和寡日照是诱发白叶枯病爆发并流行的主要气候因素。在炎热、干旱的年份一般不发生白叶枯病或发病较轻。 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或绿肥埋青过多,都会使稻株抗病力减弱。田水漫灌、串灌可使病害扩展与蔓延。 水稻白叶枯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有病稻草和稻桩、带菌谷种、杂草及其他植物、再生稻及自生稻株等。病原菌主要在稻种、稻草上越冬。 品种的抗病性包括遗传和生理两个方面,前者的影响尤其重要,因为后者也是受遗传控制的。一般而言,糯稻的抗性最强,粳稻次之,籼稻最弱。 水稻白叶枯病的监测 遥感技术是一门综合运用物理原理、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在远处(高空)以非接触方式探测物体性质形状变化动态的新兴科学技术。遥感监测寄主植物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获取来自农作物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能量,来观测和分析其光谱变化。利用该技术对作物进行监测,不仅能为田间调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也能减少调查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另外它是一种无损测试技术,即在不破坏植物结构的基础上,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迅速的采取治理。对于水稻白叶枯病的监测我们也可以采用遥感技术来完成。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预测 在华南稻区,月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22℃、雨日15天以上,均适宜发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阴雨日多,台风、暴雨交加天数达6天以上时,晚稻发病严重。 种子带菌是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主要侵染源。用收获3个月内的种子,并且选用与本地区Xoo 菌种相对应的噬菌体作指示菌。 在历年病区选择低洼肥沃稻田,种植当地代表性感病品种和推广品种作预测圃。疑似有病菌潜伏的病叶带回室内观察监测,并根据相关指标对发病情况做出相对应的预测。 预测圃内发病时,对地区内种植的抗(感)病品种分期分类进行抗性普查。列出抗谱式以示该品种对白叶枯病抗谱的宽窄,抗谱宽的品种抗性较为稳定持久。 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治理 杜绝种子传病途径 引种时要严格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可用85%强氯精300至500倍液。无病区要严禁从病区引种。 选用抗病品种 在种植水稻时,应当选择种植抗病、丰产的良种,要有计划的缩小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不同地区致病的病菌类型有所不同,应当选择种植抗当地主要致病型的丰产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烤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过迟。水稻进入感病生育期后,及时调查病情,对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防止蔓延。 生物防治 用对水稻无致病性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菌液喷雾,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