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解析.doc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述 2011年月北城办进行了本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和初步设计专家组审查意见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双凤路范围起自北路,起点桩号为K0+,自西向东分别与凤庆路、凤祥路、凤鸣路、凤锦路、凤麟路,终于凤霞路,终点桩号为K,道路全长米。 二、编制依据 1、中标通知书; 2、建设单位提供2007年11月测绘的1:1000带状地形图; 3、2010年月; 4、建设单位提供的板桥河综合治理的施工图设计资料; 5、沿线相交现状道路施工图设计或竣工设计文件等;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998年局部修订)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1、《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 以及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三、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1、 道路工程 答复: ⑵、细化交通组织设计。 答复: ⑶、补充沿线挡土墙的结构方案及设计构造详图。 答复: ⑷、注意与淮南铁路及合埠、京福高铁交叉处道路路幅变化对于行车和行人的影响,并采用相应措施。 答复: 3.2、工程 答复:对于设计予以废除的现状排水管线需在两侧新建的排水管线建设连通后方能予以废除,废除后对其沟槽需采用碎石进行回填压实。 ⑵、蒙城北路截水边沟未纳入排水系统; 答复:按照意见修改纳入排水系统 ⑶、凤巢路东侧K0+565处改沟应在平面图上标明; 答复 ⑷、老管道废除后,新建管道预留管井位应与原地块排水出口相对应; 答复:施工图设计中按照双凤路老路排水管线竣工图,将新建预留管井位与原地块排水出口相对应。 ⑸、淮南铁路下穿段最低点应设检查井,并采取措施预防外水进入低点。 答复:对下穿段最低点设置雨水口收水,同时在道路红线外设置截水沟防止外水进入道路低点。 四设计标准 通过对本项目的道路功能、服务对象、地理位置,并考虑沿线区域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本项目的相关技术标准确定如下: 4.1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⑴、车道及路缘带宽度标准 按照合肥市北部组团总体规划,双路采用城市干路级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0km/h。 ⑵、车道及路缘带宽度标准 根据本项目功能及相关规划,主车道采用双向车道的设计标准,每侧车道宽米,即每边布设个3.75米的大车道,个3.米的车道路缘带每侧宽度均取0.米。非机动车道正常路段为米,人行道正常路段为米。正常路拱横坡均为2%。 4.2、荷载标准 根据路城市干路的道路性质,本项目构造物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行车道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 4.3排水标准 设计重现期采用p =1.0年,地面综合径流系数w—0.6。 4.4抗震要求 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五、设计概要 5.1工程范围 本次双凤路范围起自北路,起点桩号为K0+,自西向东分别与凤庆路、凤祥路、凤鸣路、凤锦路、凤麟路,终于凤霞路,终点桩号为K,道路全长米。 5.2平面设计 根据道路中心线方程,全线指标满足规范不设超高和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要求,半径为10m的圆曲线。 5.3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标高:设计轴线处路面标高(中央绿化带外侧)。 ①、本次纵断面设计首先考虑道路的功能,纵面技术指标均能满足60km/h的要求。 ②、结合规划的交口竖向设计,充分考虑现状道路路面高程。 ③、两侧地块标高。 ④、充分考虑纵断面设计高程以及考虑雨、污水的排放走向,结合竖向规划高程并做适当调整,减少土方工程。 下穿淮南铁路段铁路净空按5.0米进行控制。 淮南铁路至路段,。 全线纵断面充分考虑到非机动纵坡要求,共设置处变坡点,道路最大纵坡为%,最小纵坡为0.3%,最大坡长630.182米,最米,具体指标详见竖曲线设计表。 5.4横断面设计 本次道路横断面方案采用规划横断面。 4.5m(人行道)+6.0(非机动车道)+3.5m(机非分隔带) +16m(机动车道) +16m(机动车道) + 3.5m(机非分隔带) +6.0(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60m。 道路路面采用直线坡,坡向向外,横坡为2.0%人行道横坡为2%,坡度向内。 5.5公交停靠站设计 本公交站点布设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减速段采用米长,站台长米,加速段长米,公交车道宽3.米,停靠站站台宽1.5米,采用硬质铺装。 公交港湾均与交叉口出口端一体化设计,距离出口端按不小于50米控制,受交叉口间距、桥梁等构造物限制时距离也适当压缩,以方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