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与《呼兰河传》200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红 与《呼兰河传》2005

风雨飘零话萧红 1911-1942 (1911-1942) 本名張乃莹 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左图为萧红故居的雕像 鲁迅称之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1933年以悄吟的署名与萧军合出小说 散文集《跋涉》。 1935年第一次用萧红的笔名发表了成名 作《生死场》。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 《马伯乐》、《呼兰河传》。 1941年在香港发表了《小城三月》。 1942年于香港病逝。 “萧 红 体” 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自传式叙事、散文化结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从而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取得另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萧 红 手 迹 茅盾评语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故 事 梗 概 《呼兰河传》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分章介绍 第一、二章: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叙写了小城的布局、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小城盛事,特别是对儿时吃豆腐(249)、看火烧云这类的琐事的抒写情感溢于言表。 分章介绍 第三章:作者用欢快的笔触再现了儿时与祖父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是作品中最暖人心的一部分 。 分章介绍 第四、五章:回忆荒凉的庄园与邻人愚昧无知的生活。揭露与抨击小团圆媳妇的遭遇。 分章介绍 第六章:描绘二伯痛苦而凄凉的晚年。 分章介绍 第七章:热情赞扬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的爱情与顽强的生命意志。 萧红小说的艺术性 萧红对文学创作的观念:“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在创作上应该走自己的路。有人认为,小说要有一定的格局,要有一定的要素……否则就不是小说。其实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有各式各样的作家,也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一种反叛,它大胆地与传统对抗,全面突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既定格局。 艺术性之一 (一)淡化情节,削弱叙事成分;浓化情味,增强抒情成分,构成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 传统与创新 传统小说:侧重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和 展开具体的环境描写。 萧红小说: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姿态——没有 连贯的人物和情节 。 前两章写的是呼兰人的日常生活琐事和精神状态 。 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写“我”的童年生活 。 五、六、七章则又分别讲述几个家乡人的故事。 淡化情节的独特韵味 作者有意淡化情节,并不意味取消情节,而是要在这极淡的情节中建构一种情味很浓的氛围和温馨的情境。萧红是个情感型作家,她曾说:“一个题材必要跟作者的感情熟悉起来,或者跟作者起着一种思恋的情绪。” 艺术性之二 (二) 主角易位—人物与小城角色的互换。 传统小说:“小说作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造出性格复杂的人物”。 《呼兰河传》:以呼兰城作为文章的“主角”。小城与人物的关系形成倒错,它不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或背景,而是作者的主要描述对象。 艺术性之三 (三) 以情感的流动结构替代传统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 情感结构 小说结构指的是它“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旨在串联起小说的情节。 《呼兰河传》:它以感情的脉络为线索贯穿全文,因而形成了一种自然流动的小说结构。 含英咀华 从前那后花囤的主人,面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The end “小城三月” 在“小城三月”中,我们可以真切地聆听到一个东方女性悲惋的哀歌,感受到作者对于人间“爱”的憧憬和向往,对于人生的追求与思索。 生死场 小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 * ——?呼蘭河畔永不褪色的蕭蕭落紅 萧红与《呼兰河传》 *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