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品商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食品商品

第八章 食品商品 专 业: 市场营销 教 师: 徐东云 主要内容 8.1食品商品概述 8.2乳制品和含乳饮料 8.3酒类商品 8.4 茶叶 8.1食品商品概述 一、食品的概念和分类 食品的概念 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的分类 1、按来源分: 动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 矿物质食品 2、按食品是否加工分: 原料食品(农林牧渔未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烟酒糖茶) 3、按食品在饮食中的比重分: 主食 副食 4、按食品食用功能分: 普通食品,批准文号为“×食监字”;“卫新食字”。 强化食品,是加有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添加剂,使营养得到增强的食品。如碘盐 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疗疾病。在欧美被称为“健康食品”,在日本被称为“功能食品”。批准文号为“×食健字”。 绿色食品,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分为 A级和AA级。 二、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质量特性 1、糖类: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人体来自糖类能量约占60~70% (1)分类: 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不能水解最简单的糖。 种类: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分子式:C6H12O6 性能:易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 收,能发酵(酒精发酵)。 氧化:C6H12O6 +6O2= 6H2O+6CO2 +热量 甜度:果糖葡萄糖半乳糖 双糖:能水解成两个单糖。 种类:麦芽糖、蔗糖、乳糖。 分子式:C12H22O11 水解式: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 O6 性能: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和发酵。 甜味: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能水解成多个单糖的高聚物。 种类: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分子式:(C6H10O5)n 水解式: (C6H10O5)n + n H2O→n C6H12O6 性能:不溶于水,无甜味,不能直接被人体消化吸收,先水解再消化。 (2)糖类营养与生理功能 提供热量(占热能来源60~70%) 节约蛋白质(当热能不足,蛋白质供热) 抗生酮作用(当糖类严重不足,脂肪供热,脂肪分解产物产生酮类,造成中毒) 参与人体组织构成(血液、脑神经、抗体、激素、活性酶等) 食物纤维:助消化吸收、降低胆固醇,预防疾病 2、脂肪: (1)脂类分类和食物来源 脂肪:即三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酸,是一种高能量的营养成分,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由C、H、O三种元素化合成的高分子物。脂肪酸占95~96%。 分子式(RC17H33COO)3 C3H5 (RC17H35COO)3 C3H5 (C >10称高级脂肪酸) (2)分类 饱和脂肪酸 其碳链上不存在不饱和双键,性能较为稳定。 脂,含饱和脂肪酸较多,常温下呈固态,如动物脂肪。 不饱和脂肪酸 其碳链上存在一个至若干个不饱和的双键,性能不稳定。 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 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高于饱和脂肪酸。 脂肪的消化特性:脂肪熔点低于人体体温,则易吸收,反之则难吸收;脂肪熔点越低,消化率越大。 不饱和脂肪酸分类 单不饱和脂肪酸 含量较高的有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等。 人体需要的脂肪酸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量最大。 玉米油、橄榄油可作这种脂肪酸的重要来源,较稳定,耐高温。 含一个双键,如油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含量较高的有葵花油、粟米油、大豆油等植物油和海洋鱼类中含的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酸最不稳定,在油炸、油炒或油煎的高温下,最容易被氧化变成毒油。 偏偏多不饱和脂肪酸又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细胞膜内也有机会被氧化,被氧化后,细胞膜会丧失正常机能而使人生病。 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必须从植物中获取,如亚油酸、亚麻酸 (3)类脂:性质类似脂肪的物质。 蜡质: 存在于昆虫、植物及果实表皮中。 磷脂: 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 种子、卵、脑组织、蛋黄中含磷高。 固醇: 胆固醇、谷固醇、豆固醇、麦角固醇。 (4)脂类的营养与生理功能: 提供热能,储藏能量 是一种高能源,是糖或蛋白质的2.2倍。 过量会在体内储备、长期不足就会消瘦。 构成体脂,具有保温、保护作用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具有膳食功能,增加饱腹感,产生美味

文档评论(0)

xuch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