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2)脱羧反应。适合在PH = 4.5 ~ 6.0微酸条件下进行,产生各种胺类 。 (3)脱氨脱羧同时进行。除产生氨、二氧化碳外,还产生一些醇、脂肪酸等。 ①水解脱氨脱羧: ②氧化脱氨脱羧: ③还原脱氨脱羧: ④三甲胺的生成: 2、脂肪类食品的酸败 脂肪类食品中的脂肪酸被氧化或水解,叫脂肪酸败(fat rancidity) 。 ①加热、紫外线、放射性、金属物质、水分等可促进脂肪酸败; ②油脂本身脂肪酸不饱和度及油料残渣也有促进油脂变质作用。 ①油脂酸败可形成对人体有害的过氧化物、醛、醛酸、酮、酮酸等。如鱼肉类食品脂肪变黄、有蛤喇味,表明已发生脂肪酸败。 ②油脂酸败引起营养价值降低,这是因为必需不饱和脂肪酸的减少。 氧化型酸败、 水解型酸败、酮型酸败 (1)氧化型酸败 指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暴露于空气中发生自动氧化,氧化产物进一步分解产生低级脂肪酸、醛、酮等并产生恶劣臭味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类酸败。 油脂酸败的主要形式,蛤喇味主要由氧化型酸败引起。 不饱和脂肪酸在双键结合处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主要是氢过氧化物ROOH),过氧化物不稳定易分解成醛、酮、低级脂肪酸等,使食品带有蛤喇味。 生成氢过氧化物是关键步骤,一旦形成便连锁式使其它不饱和脂肪酸迅速变为氢过氧化物。 (2)水解型酸败 混入食品中的脂肪酶或霉菌分泌的脂肪酶,在少量水作用下,可使脂肪水解,生成低分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使油脂酸价升高。 C4 ~ C10 的游离脂肪酸如丁酸、辛酸、己酸等具特殊的汗臭味和苦涩味,常发生于含脂量较高的肉类、乳制品及人造奶油、酥油的食品中。 (3)酮型酸败 脂肪水解产生的饱和脂肪酸在酶作用下,产生有怪味的酮酸和甲基酮的结果。 由于酶的氧化都发生于饱和脂肪酸的β碳 位上,所以也称β--氧化作用。 酮型酸败由曲霉、青霉所产生的酶引起,常发生于一些含椰子油、奶油的食品中。 3、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原、多糖等。 在微生物及动植物组织中的酶及其它因素作用下,这些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单糖、醛、酮、醇、羧酸、二氧化碳、水等。 由微生物引起的糖类变质,习惯上称为糖酵解,主要特征表现为酸度升高、产气、稍带有甜味、醇类气味等。 果胶酶水解果胶使果蔬软化。 三、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感官检验、微生物检测、化学检测、物理检测 1、感官检验 以人的“视、嗅、触、味”四觉功能来判断。 视:看颜色、光泽。 嗅:气味是否有异味。 触:组织状态是否变软、变黏等。 味:品尝口味如何。 2、微生物检测 ①活菌数: 致病菌不得检出。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霉菌数等指标。 当活菌数达108 cfu/g 以上,可判断食品为初期腐败。 ②各种食品都有微生物限量卫生标准 3、化学检测 检测食品腐败时产生的氮、组胺、过氧化物等。 (1)挥发性盐基总氮 肉、鱼样品浸出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 新鲜鱼:5 ~ 10 mg / 100g; 普通鱼:15 ~ 25 mg / 100g; 初期腐败鱼:30 ~ 40 mg / 100g。 畜肉:≤ 15 mg / 100g( TVB-N标准GB2707) 禽肉:≤ 15 mg / 100g( TVB-N标准GB16869) (2)组胺(组织胺,histamine)和三甲胺 鱼体中组氨酸在摩氏摩根菌、组胺无色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脱羧酶作用下,发生脱羧作用生成的胺类。 组胺可引起中毒。 GB2733规定:一般鱼类中组胺 ≤ 30 mg / 100g。 三甲胺:季胺类含氮物经微生物还原作用产生。新鲜水产品、肉中无三甲胺,初期腐败时含量达4 ~ 6 mg / 100g。 (3)K值(K value) 三磷酸酰苷(ATP )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教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pdf VIP
- 2025广东江门市江海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合同制工作人员招聘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 ppt.pptx
- 教资高中英语知识点总结.pdf VIP
- 智能供应链优化项目启动会PPT模板2025流程节点演示方案.pptx VIP
- 六年级数学《数与代数》教学设计.pdf VIP
- 居住空间设计(项目式)全套PPT课件.pptx
- 中联TC7530-16H塔吊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商务秘书实务案例.docx VIP
- 2025广东江门市江海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合同制工作人员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