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7-45学案.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道德經 第三十七至第四十五章 甲午年冬月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全文五千余字,文辞简短,深富人生哲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早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更是全球被翻译和阅读最广的书之一。这部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典,留给我们的就是“无”的形而上智慧。 老子道德经的内文标题选用王邦雄教授的《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王教授以讲授儒家、道家享誉甚久,对老子的体悟与研究功力无出其右。老子学说的精髓经过他透彻、独到而精辟的解析,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引领读者认识、理解老子的思想内涵,更进一步洞悉生命的真谛。 每章标题作者介绍 王邦雄,1941年生,台湾云林人。台南师范大学国文系、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197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历任文化大学哲学系所、淡江大学中文系、台北中央大学中文系所与哲研所教职。现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儒道之间》《老子道》《庄子道》《韩非子的哲学》等书。 目 录 第三十七章 无名不欲的自化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不德有德的虚用玄理 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宁的得一本基 第四 十章 有生于无的虚灵妙用 第四十一章 道隐无名的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的冲气和合 第四十三章 不言无为的至柔教益 第四十四章 爱名藏货的大费厚亡 第四十五章 若屈若拙的大直大巧 第三十七章 无名不欲的自化自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意 译 道永远是顺任规律而无所不能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念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念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第三十八章 不德有德的虚用玄理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意 译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虚假的有德,因为这种人是真正的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虚假的不离失“德”,其实这种人实质没有“德”的。 “上德”之人自然实质性的作为没有带着贪念的意图,“下德”之人不是实质性的作为而是另有企图的形式上的作为。具备“上仁”的人不表现为虚假的有仁,因此 实质上是有“仁”; “上义”之人不是实质性的作为而是另有企图的形式上的虚假的作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 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 “道”的虚华,由此愚蠢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脚踏实地的态度。 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宁的得一本基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意 译 往昔曾得“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 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神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停止力量;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亡; 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相对的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相对的贱为根本 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朴实无华像山石。 第四 十章 有生于无的虚灵妙用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意 译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第四十一章 道隐无名的善贷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堆;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