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汇总.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1 常用的国外学者编制的量表 ( 1) Andrews & Withey 在 1976 年编制的人脸量表,是一种单项目评定的非文字型量表。 ( 2) Campbell 在 1976 年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 ( 3) 美国国立统计中心的 Fazio 在 1977 年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该量表由 6 个分量表组成,分别评价构成主观幸福感的 6 个因子: 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 焦虑) 。 ( 4) Kamman & Flett 在 1983 年编制的情感量表,是以被试近期内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为基础,测查其主观幸福感。 ( 5) Ed Diener 等人在 1995 年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个人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外在准则; 自我体验。 从总体看,这五种量表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施测时均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姜永杰, 2007),其中 Campbell 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和 Diener 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问卷》使用率较高。 2 我国心理学者编制的量表 (1)段建华(1996)对 Fazio 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初步应用于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 (2)严标宾和郑雪(2006)根据《国际大学调查问卷》修订了主观幸福感量表并对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该量表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四个分量表。 (3)姜永杰和杨冶良(2008)编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包含 8 个因子: 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学习生活评价、择业就业感、恋情情感、自我评价、人际交往感、学业感。 (4)吉楠和李幼穗(2006)编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在该量表中,除了包含大多数研究认同的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维度外,还增加了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成分,包含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 8 个维度。 (5)姜峰(2009)编制了《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虚拟情感、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职业规划压力和爱情满意度等 8 个因素构成。 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测量得分会随着所使用量表、时间坐标、项目顺序、及当时被试心境和其他一些变量的变化而变化(Schwar N, Strack F, 1991)。 主观幸福感的评估测量已从简单的描述转向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测量的方法也趋于多元化,有应用经验样本测量法,还有测量微笑的多少及应用一些生理指标等。各领域测量指标趋于整合,生活质量指标,心理健康指标,慢慢地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综合考虑。 主观幸福感测量评估主要以自陈问卷测量法为主,结合其他评估技术,逐步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把握,形成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结构框架,并从社会、人格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来研究与评估、测量主观幸福感(张艳红, 胡修银, 2009)。 4.1 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专业、种族、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等)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客观因素,但它对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化的贡献很小,并且相关研究结论存在争议。 性别因素 (1)李靖和赵郁金(2000)研究表明,男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2)严标宾(2003)、陈静和杨宏飞(2003)研究表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 (3)李景华(2000)、何瑛(2000)、胡洁(2002)、严标宾(2003)的研究都表明,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研究更应该关注存在什么样的性别差异而不是有没有性别差异。 专业因素 (1)李靖和赵郁金(2000)、陈静和杨宏飞(2003)的研究表明,文科、理科大学生之间幸福感指数无显著差异。 (2)景淑华和张积家(1997)的研究表明,数学专业学生与中文专业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分数差异显著,表现为数学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何瑛(2000)的研究表明,文科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最显著的六个学科的排序依次为:艺术科—文科—农科—工科—理科—医科。 经济因素 陈静、杨宏飞(2003)的研究表明,非特困大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