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平衡与健康研究.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膳食平衡与健康 娄永江 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健康 = 安全? = 营养? 营养、卫生 科学、合理 膳食平衡 /zhinan/ping.html 蒸脸器的好处和坏处 金稻蒸脸器 健康------你最大的财富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一人毕生从事的事 业、家庭、财产等可描述成一个巨大的数字: 前面是一个1,后面有无数个零。1代表健康, 如果失去了1,一切都变成零。 健康长寿不靠高科技 5年-----医疗服务系统的提升 25年-----健康的教育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 各种服务于民众的预防 公共卫生措施的改进 20世纪,美国人的平 均寿命延长了30岁! 聪明人投资健康, 明白人爱护健康, 普通人漠视健康, 糊涂人透支健康! 请关注健康 牢记 “预防重于治疗” 的原则,加强健康投资, 接受平衡膳食、贯彻健康 的生活方式。这对提高自 身健康极其重要! 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 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 膳食 平衡 理论 1、主食与副食的平衡 “精、气、神 ” 食五谷,治百病, 米粥饭暖胃养气, 世间万物米称珍。 中医认为糙米味甘、性温,健脾养胃、补中益气,调和五脏、镇静神经、促进消化吸收。 主食与副食平衡是科学安排膳食的最简便易行的办法 2、酸碱平衡 健康人体血 液的pH值 为7.3~7.4 这种pH恒定 的现象,叫 做酸碱平衡。 碱性食物: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 酸性食物:肉、蛋、鱼、动物脂肪和植 物油、 米饭、面食、糖类、甜食 冠心病、高血压、胆石症、肥胖症、糖 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脑溢血、前 列腺癌都是多吃了偏酸性食物的后果。 3、荤素平衡 臼齿:切齿:犬齿=4-5:2:1。依此推算,人类正常 食物结构中植物性与动物性食物的比值应为6-7比1! 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二条腿的不如天上飞的,天 上飞的不如水中游的,水中游的不如一条腿的。 4、饥与饱的平衡 过饥则伤肠,过饱则伤胃。适当饮食,对保护脏器的 健康是营养的关键。饥饱不均,影响胃肠功能,日久 就会得慢性消化道疾病。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太饱,这 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提倡一日多餐,餐餐不饱, 饿了就吃,吃的要少,这是羊吃草的饮食秘诀。同时 饮食时间要有规律,传统的一日三餐制符合科学道理。 5、食物冷热平衡 古话叫: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别。中医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夏天炎 热,喝碗清凉解暑绿豆汤;冬天寒冷,喝红小豆汤;受了外感风寒,回家吃 碗葱花、辣椒热汤面;吃寒性的螃蟹一定要吃些姜末,吃完再喝杯红糖姜汤; 冬天吃涮羊肉,一定要搭配些凉性的白菜、豆腐、粉丝等。 寒凉食物:鸭肉、绿豆、芹菜、冬瓜、西瓜、丝瓜、枸杞、柿、梨、香蕉等 温热食物:狗肉、羊肉、雀肉、生姜、辣椒、肉桂、人参、白酒等 6、精细与粗杂的平衡 精米、精面,会导致B族维生素的缺乏,营养不良, 诱发疾病。饮食太精细累及视力,精细饮食增加龋 病几率,精细食物和慢性病如影随形。 应搭配吃些五谷杂粮,平时应尽量吃得杂些,使食 物搭配花样多一些,品种齐一些,最好每天能吃上 25~30种,使食物互补,营养更全面,对人体生长 发育、抵抗疾病有特殊功效。 7、干与稀平衡 先吃饭,再喝汤,以汤灌缝儿,可谓汤足饭饱,不亦 快哉。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吃饭前,先喝几口汤,可以减轻硬食物对胃部的压 力与刺激,从而对胃起到保护作用,使食物能顺利 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但饭前喝汤 不宜超过半碗。 8、五味平衡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 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苦生心: “苦生心”,“苦味入心”能泄、能燥、能坚阴。泄有通泄降泄、清泄 之意。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 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