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的形成过程及其原理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失调的形成过程及其原理 ——基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分析 X X X 目录 一、什么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又名认知不和谐。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二、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 “自我”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个体所能意识到的经验总体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其中与自身有关的那部分内容就是“自我”,即个人所意识到的对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与事物的知觉和认识等经验的总和。 二、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 二、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 当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无条件地、真诚地关怀,个体就能够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自我实现,使自我更趋向于理想自我。 三、一般认知失调的形成过程 B → A 四、启发与思考 (一)作用机制: 1. S不一定是有效刺激(不符事实); 2. S有效但可能被意识歪曲或否定(人格转变的困难性); 3. 刺激作用后的失调程度因人而异(文化及其他因素)。 四、启发与思考 (二)对待态度: 消极方面:带来焦虑和自我认同危机; 积极方面:加深对自身的了解,促进认知的转变。 辩证看待这一现象,既看到它“危”的一面,也要不偏不倚, 看到有“机”会的另一面,并加以利用,促进自身的完善。 四、启发与思考 (三)认知失调如何消解? 1.寻求条件进一步确认刺激的真实性; 2.正确归因,避免不必要焦虑;(历史地看) 3.客观看待问题,勇于接受。(不是转变) “我也许做错了,也许自误了,但我已竭尽所能,我依着我自己的思想而行动的。我说过的话,或者我此刻还可以再说一遍,或者假若我的见解改变了,我可毫无惭愧地承认是为了极正当的理由,因为我以前所依据的材料不正确,或因为我推理有误。”当我们回顾昨日以至一生的行为而能说这么多坦白的话时,我们是幸福的。只要有此内在的调和,多少苦恼的幻想,多少和自己的斗争都可以消灭。 ——莫洛亚 什么是认知失调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 启发与思考 一般认知失调的形成过程 1 2 3 4 自我概念 理想自我 个体知觉到的自我形象(我发现) 个体所认为的自我形象(我以为) 理想自我象征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概念。 BA S 注:B=自我概念,A=理想自我 认知失调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