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系统复习(必修1245)1-20讲全部(江苏)
第1讲:高中数学中的3个“一元二次”问题
必备基本知识
一元二次方程
形如()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这种方程是否有根由的正负决定
求根公式:
根与方程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函数(抛物线)
形如的函数称为一元二次函数。凡是关于一元二次函数的问题必然要涉及到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开口方向:由的正负决定,时开口向上,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直线,以决定直线两侧图像的上升与下降的情况
顶点:
与轴的交点个数:从本质上讲,函数与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函数对应的方程()的根,也就是高中数学中提到的零点。所以说,与轴的交点个数就是方程的根的个数
一元二次不等式
形如()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常规解题的步骤是:(1)令,分析是否有根,如果有根就求出根
(2)根据求出的根作函数的草图(不要画轴)
(3)根据作出的草图,写出解集(原则是“大上小下”)
4、一元二次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的分析
(验值法)详参例题
典型例题解析
1、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1) (2)
(3)
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求不等式的解集
3、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4,6),求的值
4、求函数在下列区间上的最值:(1)[1,4] (2)[3,6]
必要习题巩固
1、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方程无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如果下列3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已知函数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是4,求的值
5、已知函数在区间[0,](0)上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6、 若不等式的解集是(-4,1),求不等式的解集
7、若函数的图像恒在x轴的上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8、已知,(1)若,求的取值范围;(2)若不等式的解集是(-1,3),求实数的值。
第2讲:集合
一、必备基本知识
1、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和真子集
3、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4、数轴的使用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设集合A=,若集合A是单元素集,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设全集S=,A=,若,则这样的实数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求出;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集合A=,B=,,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已知A=,,当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并用集合表示。
必要习题巩固
1、已知集合A=,(1)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设集合A=,B=,C=,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已知集合A=,B=,若,求的值
4、已知集合A=,B=,且,求实数的值。
5、设集合A=,B=,,求实数
6、若非空集合A=,B=,求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实数的值组成的集合M
7、已知集合A=,B=,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8、设集合A=,B=,若,求
9、设A=,B=,C=,
若,求实数的值
10、设集合A=,B=,且A=,求B
第3讲:函数的单调性
必备基本知识
1、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单调区间:在某区间M上,如果任意的在的情况下,都能保证,那么我们就说在区间M上,函数是增函数,这个区间M称为函数的增区间。类似的,可以定义减函数和减区间
2、增函数与减函数在图像上的区别:增函数上升,减函数下降
3、单调性与最值的关系:函数的单调性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最值的理论依据。函数图像的最高点对应着函数的最大值,函数图像的最低点对应着函数的最小值
4、特殊函数的单调性
典型例题解析
1、求证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并求出函数在该区间上的最值
2、如果函数在区间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在定义域R上是增函数,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求证: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必要习题巩固
1、函数在区间上是 函数。
2、函数在区间上是 函数。
3、函数的增区间是 ,减区间是 。
4、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是 。
5、已知函数,,它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那么= 。
6、若是区间上的减函数,则 。
7、定义在上的函数是减函数,且满足,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8、如果在二次函数中,,且,求的最值。
9、设函数对于任意,,都有,且时,, ,(1)求证在R上是减函数;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二文科数学教案《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doc
- 高二文科数学数列复习题.doc
- 高一数学(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与方程综合训练.doc
- 高二文科数学期末测试题二.doc
- 高二文科数学期末综合测试题2.doc
- 高二文科数学试题.doc
- 高一数学_分段函数练习题.doc
- 高一数学_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doc
- 高二文科数学课堂练习算法初步.doc
- 高一数学2014-2015学年度暑期假期作业(含详细答案)10套.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