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写作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本理论 第一节概说(上) 一、应用文的涵义Q 二、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Q 三、应用写作的特点Q (一)写作特点Q (二)思维特点Q 第二节概说(下) 一、主旨:特点:客观性、单一性、明晰性。 二、材料Q 三、结构安排结构的总体原则:根据文种选择结构、安排结构。 四、语言Q 五、表达:记叙、议论、说明等。 概念说法众多,概之为: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或称为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 应用文包括一切非文艺作品均为应用文。这里指的是其中的法定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 2、应用写作:它是以适合实用为目的的写作实践活动;是研究应用文体写作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一门学问;是写作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过程 1、应用文的初生期:殷商甲骨刻辞到秦统一Q 2、应用文的成熟时期:秦汉时期。Q 3、魏晋南北朝时期:应用文自觉发展时期。Q 4、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期:隋唐宋时期 名家辈出,名篇如云。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都有不少名篇问世。 5、应用文稳定发展时期:元明清时期。 应用文体式趋于定型化;理论研究也有发展。 6、应用文的由古体到新体的巨大变革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带来应用文的变革。Q 殷墟甲骨刻辞是迄今为止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文章,也是最早的应用文。还有钟鼎铭文。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尚书》也是我国古代应用文形成的标志,对后世影响很大。 应用文(尤其是公文)体式逐渐走向程式化;文种增多。(法律、经济文书、私人书信;碑、志等) 名家名篇迭出:曹操《求贤令》、曹丕《与吴质书》、诸葛亮《出师表》等。 桥玄:车过腹痛 应用文理论研究成果突出:曹丕《典论·论文》(文章分体)、陆机《文赋》(文体分类、文体特点、规律)、刘勰《文心雕龙》(评论34种文体多数为应用文)、肖统《昭明文选》(38类中有20类为应用文)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公文条例:确立新体式,运用新式标点符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谓,改用先生等。 革命根据地也颁布《文件处理办法》等。 建国后:更重视、更发展、更规范1951年中央政府《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2000年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等。 1、??? 实用性(本质属性) 2、??? 时效性 3、模式性(规范性) 应用文多用逻辑思维,与文学创作多用形象思维不同。也用发散思维。 材料的应用范围: 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正面材料和负面材料 3、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 4、点上材料和面上材料 语言要求:简洁、准确、 平实、得体。 为了表达的庄重、简洁,应用文仍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文言语汇。 如:兹、奉、悉、拟、尚、谨、呈、予以、着令、如期、谢忱、鉴于、责成、径送、业经、当否(妥否、可否)、承蒙慨允、专此函达等。 公文的词语和句式: 多用规范化的书面词语,不用一般的口语、方言、土语。常用的公文专用词语,如: 领起语Q 、承起衔接语、结尾用语 Q、引据用语Q 、称谓用语Q、期请用语Q、期复用语 Q、 征询用语Q 、表态用语 Q 句式Q 领起语: 公文模式:由于(鉴于)…… 、为了……. 根据(依据)……、 遵照(按照)……、 据查,…….、…… (来文)悉等 总结模式:在……下等。 礼仪文书模式:欣闻(悉)……、 惊悉(闻)……等。 介绍证明文书模式:兹有……等。 会议形成的文件段落起首语:全会认为…….、 大会审议了…...、会议强调指出……、 代表们一致认为……、国务院要求……、 党中央号召……等。 承起衔接语:为此……、特此……、 现就(现将)……如下、 有鉴于此……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