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2-王颖-南京大学-海陆交互带与实例简介
海陆过渡带与实 例 简 介 王 颖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4.11.29 一、海陆过渡带 地球岩石圈表面由三个部分组成: 1. 以硅铝层(Si-Al,陆壳)为主体的古老大陆; 2. 以硅镁层(Si-Mg,洋壳)组成的海洋,年龄相对较轻; 3. 界于两者之间的海陆过渡带,地层兼具陆壳和 洋壳(Si-Al, Si-Mg),壳层的厚薄与范围因地而异。 海陆过渡带包括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与坡麓的大陆隆。 在亚洲与太平洋之间,截止于海沟地带。 1994年UNESCO在比利时列日(Liege)召开海岸海洋的第一次科学大会,正式明确海岸海洋名称(coastal ocean)与定义(图1)。 与会中国代表四人:国家海洋局李海清、苏纪兰,中科院胡敦欣,南京大学王颖。王颖作为教育系统的代表,出席并做大会报告:河海交互作用与中国海岸海洋发展,选入专著出版。 1999年国际海洋地理宪章正式明确:全球海洋分为海岸海洋(Coastal Ocean)与深海海洋(Deep Ocean)两部分。同年在地理学报 54(3)期发表中文译稿(王颖译,任美锷、吴传钧校)。 (图1.陆海过渡带——海岸海洋) 海岸海洋是一个独立的环境体系: 地表气、水、岩、生圈层体系互相联通、交互作用影响,动力过程复杂、变化迅速。紧邻人类聚居的陆地,海陆交互作用活跃,生物种群丰富,是生产量高丰带。 据LOICZ:海岸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8%,占全部海洋面积的8%*,为整个海洋水体的0.5%; 拥有全球1/4初级生产力,90%的世界捕鱼量; 世界60%的人口聚居于沿海,人口超过160万的大城市2/3位于海岸带; 海岸海洋占全球生产力的14%,占全球反硝化作用的50%,容纳全球有机残体的80%,沉积物矿体的9%,全球硫酸盐沉积的50%,及全球悬移质,相关污染物的75-90%; 过滤陆源污染,维护深海大洋为清洁的气、水生命之源,海岸海洋直接关系着人类生存。 *注1 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占3.6亿km2 国人对海岸海洋环境体系的独立特性与重要性仍认识不足。 实际上,我国海域除台湾以东近邻大洋外,绝大部分属海岸海洋,尤其以江河输入巨量淡水与泥沙到边缘海,河—海交互作用是亚太间陆海交互作用之特色(图2)。 图2 . 亚太边缘海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身是世行贷款试点实验室(Pilot Lab of Coast Island Development),以研究海岸海洋为特色: 研究海陆过渡地带海、陆交互作用过程,环境与资源特性,探索海岸海洋发生发展与演变规律; 应用于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涉及海洋经济、军事活动与疆域政治、立法管理与新技术应用等; 探求人类生存活动与海岸海洋环境体系和谐相关地永续发展。 南京大学涉海研究与人材培养始于1963年,开始即采用海岸带包括沿岸陆地与水下岸坡两部分的先进理念;将浪、流、泥沙等海洋动力与地貌、沉积结合调研,应用于海港选建。成功地完成天津新港回淤泥沙来源于口外大沽坝,延伸防波堤至破浪带外成功建为深水港。相继成功地选择秦皇岛、山海关、渤海与南海若干海军军港与海南岛洋浦港等30多处。 经30多年的工程实践研究,1990年代将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推进到大陆架海域。在江苏查明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中沿古长江主河谷发育的潮流通道(图3),利用強潮深水通道与水下沙脊组合建设人工岛深水港,开启了在平原海岸外大陆架选建深水港的新阶段。 南部 小庙洪埋藏谷地震剖面 枢纽部 黄、兰沙洋外侧地震剖面(古长江埋藏谷) 东北部 大北槽地震剖面 图3 辐射沙脊群 最近,南京大学在深入研究古扬子大三角洲环境资源特点与发展历程(图4),研究领域扩展至大陆边缘。 同时,在对海南岛海域4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建设数字南海为海疆权益服务的新里程。 1 2 3 4 图4 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 (据Berne et al,2002) 图4 古扬子大三角洲影相 实践研究推动了学科进步,逐渐领悟到:海陆过渡带为一独立的环境体系,需从固体地球与流体海洋两方面相互关联地系统研究与多学科结合地培养人才; 海岸海洋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即理、工、文交叉的新兴学科群特点,科学研究应为经济建设、为军事、为疆域政治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