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原子核辐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原子核辐射

第二章 原子核辐射物理基础 本章要点 1、掌握:轫致辐射、核素、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活度等原子核辐射物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掌握:衰变的规律和放射性活度的校正。 4、了解:衰变的类型和X射线产生的方式。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核素 一、原子结构 二、X射线 三、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 四、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 一、原子结构 二、X射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0ntgen,1845-1923)发现:阴极射线管被包好,远距离一镀有铂氰酸钡的屏出现微弱荧光。显而易见的特点:它能穿过不透明物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了人手骨骼的影象。 X射线是高能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种过程通常是在X射线管内或通过电子加速器进行。 医用X线机球管多属高真空热阴极电子式,当高速电子撞击阳极靶面时,大约仅有1%左右的能量可转化为X射线,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使阳极靶面温度增高,故X射线球管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 三、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 质子数 质量数 能态 例 核素(Nuclide) 相同 相同 相同AZ X 12553I 简写125I 同质异能素(Isomer)相同 相同 不同 99mTC、99TC 同位素(Isotope) 相同 不同 不同 1H、2H、3H 四、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 核力(Nuclear Foree),特点:力程短(3×10-15 m),力强:库仑力的102倍、万有引力1039倍,是交换力(π介子),不受电荷数影响,易饱和(核子数越多,核力越弱)。 P-P之间静电斥力,特点:长程力,与电荷数有关,作用于P-P之间,力为库仑力。 当P:n=1:1-1.5时,核力与静电斥力维持平衡 原子核处于稳定状态的核素--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 ) 第二节 核衰变、核裂变与核聚变 一、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与结合能 二、核衰变 三、核裂变与核聚变 一、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与结合能 爱因斯坦根据相对论认为质量(m)和能量(E)的关系为: E = mc2 (c为真空光速,c = 2.99×108m.s-1) 原子能量用电子伏特(eV)表示, 1eV=1.6022×10-19 J 一个原子质量单位(u)的静止质量可转化为931.5016MeV,一个电子静止质量可转化为0.511MeV。 原子核质量均小于核子的质量之和----质量亏损。用符号Δm(Z、A)表示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A之比----平均结合能,或称比结合能,用ε表示 ε=某原子核结合能(ΔE)/核子数(A) ε表示把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核打碎成自由核子时,平均对每个核子要做的功。 它表示了原子核结合的松紧程度,ε大,表明原子核结合紧,稳定性好。ε小表明原子核结合松,稳定性差。 放射性活度校正 例 某单位购入放射性药品131碘化钠(Na131I)5ml,出厂时标称总放射性活度为3.7 ? 108Bq,4天后使用,使用时该药品的放射性浓度还有多少?(131I物理半衰期按8天计)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总体上遵循负指数规律,但在衰变过程中,由于各个核互不关联,衰变是独立的随机事件。不同时刻衰变的核数不一,但在衰变总体期望值上下波动,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服从一定概率分布,这就是衰变过程中的统计涨落特性,符合统计学中的泊松分布规律。 三、核裂变与核聚变 重核分裂成二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中子和能量的过程称谓原子核裂变。 核裂变分为自发裂变和诱发裂变。 自发裂变 自发裂变是原子核在没有入射粒子轰击的情况下自行发生的核裂变,是重核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核衰变。核越重,自发裂变的概率越大 第三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射线分 带电粒子 不带电粒子(如X、γ、中子等)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 带电粒子与原子核碰撞受原子核库仑场作用。 3、轫致辐射与湮没辐射 复习题 1、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定义、区别; 2、什么是核衰变、核裂变、核聚变?常见的核衰变类型有哪些? 3、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的区别; 4、放射性浓度和放射性比度的定义和区别; 5、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与湮没辐射的定义. 参考资料 1、于孝中等 核辐射物理学 2、黄宗褀、陆文栋 核物理与核医学仪器 3、胡逸民 肿瘤放射物理学 4、强永刚、张林 医学影像辐射防护学 5、罗上庚 走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