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行为归罪探析.docVIP

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行为归罪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行为归罪探析.doc

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行为归罪探析   摘 要 近期出现的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这一新现象,将滥用职权罪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学者们新一轮的讨论,不少学者呼吁通过滥用职权罪对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这一新现象进行规制。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这一新现象可否能用现行刑法进行规范?如何将其归罪?本文通过对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更好地规制政府部门进行不实消息的发布行为的新思路。   关键词 政府信息平台 不实消息 滥用职权罪 司法适用   作者简介:赵晓雷,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院2014级法学法硕。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081-02   对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这一行为的探析,这不仅关系到对一种新型社会问题的正确解决,更关系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刑法适用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问题。   本文主要是对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分析,得出是否有必要对其定罪量刑;另外通过将类似情形与滥用职权具体规定进行对照,深刻剖析此类事件与滥用职权罪的联系,得出将“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的情形作为滥用职权罪的定罪标准是否得当。   一、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现状分析   (一)法律规范现状分析   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一种现象,只是在个人造谣被处以刑事处罚的背景下这种现象更加凸显。随着两高司法解释的出台,个人造谣者可被判诽谤罪,这充分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适应。在这之前,我国《刑法》中并没有造谣罪的相关规定,只是司法机关根据造谣的表现形式以及侵害的法益等方面将散布谣言定性为诽谤罪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罪等其他具体罪名。   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接收各种新鲜资讯,可以从网络上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微博、微信成了人们交流的必备工具。日新月异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甚至在网上恶意中伤他人,在此时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性也得到了体现,这些虚假信息被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假,最终给被害人造成巨大的损失,“秦火火”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13年司法解释的出台对这些不法现象进行有效的规制,对于整治网络环境、稳定民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将个人利用网络造谣通过刑法进行规制,弥补了刑法适用上的不足,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人们在了解两高出台的司法解释之后有这样的疑问,个人在网上散布谣言都可以用刑法进行规范,不少的网络“大V”因此被判刑,那么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是否更应当通过刑法进行严格的规范呢?   现实的情况是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的现象确实很多,细数近几年出现的官方发布不实消息事件,被处以刑事处罚的没有一例。据调查因此情形被追责的仅占三成,而且也仅仅是行政处分,结果往往是相关人员被免职或者被调离原岗位,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规制方法。   2012年的刘铁男事件、2013年的项城局长事件、2013年的海原交警事件,都是为了隐瞒事实真相或者其他不当目的,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但最终都一一被拆穿。   这几个案例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可以罗列的还有很多。官方发布不实消息虽然是个新现象,但是如不及时遏制,其会有不断扩大之势。但是据了解,我国之前并未针对官方发布不实消息而提出具体的制裁措施。在日前,新京报记者采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时,喻国明教授就对当前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现象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规制这种不良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被问到在现阶段有哪些法律制度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制约时,喻国明教授讲到:“对于国内的公务员来说,如果有部门领导利用自己的公职权力来指使所在部门来为其错误背书、发布虚假信息的话,这是违反《公务员法》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应该受到问责。一个公务人员,一个公权力机关,如果造谣撒谎的话,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仅仅由这些来进行规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新的强有力的解决路径。”   (二)难以追责原因分析   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难以追责是即成的事实,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结果,让有罪的行为得到追究才是真正应该追求的。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与个人造谣不同,这一情形更具有特殊性,无论是在行为主体还是社会影响上都远远超过了个人造谣。在个人造谣已被刑法规制的背景下,深刻剖析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这一情形难以得到规制的原因,进而为更好地规范此类行为提供新的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查阅诸学者的文献,他们总结的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不实消息难以得到规制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