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撂荒土地伤了“农”之“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让撂荒土地伤了“农”之“芯”.doc

别让撂荒土地伤了“农”之“芯”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政治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这一举动拉开了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土地的分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在以地过活、以土为生的那个年代,土里掘金成为每个农村家庭的美好夙愿,也成为家庭生活品质提高的坚实依靠。   可近年来,受农业种植经济效益低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城市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撂荒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有近3000万亩。土地撂荒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大病灶。   效益不佳和劳力输出为土地撂荒主要根源   “现在种地除了规模化种植外,否则很难靠单家独户的几亩地挣到钱,这也是绝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进城打工的一个重要原因。”谈及农村目前的土地撂荒情况,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新村的高明英说。   “在农村种几亩地忙活一年,还不如在城里打工两三个月的收入。”说起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不愿意留村种地的原因,新村常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干着建筑装修工作的赵育楼直言。   采访中,笔者发现,对于不少经过努力打拼,在城里买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的年轻人而言,老家的土地,能证明的仅仅是他们的根仍在农村。   “土地撂荒情况在我们这里比较严重,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即使留在家里的也都不愿意上坡种地,因为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而老一辈人年龄大了,根本没有精力管理土地。”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肖源村,谈及村上土地撂荒情况,村监委会主任王增强如是说。而笔者也发现,在商洛山区,和肖源村面临同样境况的村庄不在少数,坡地撂荒已成为普遍之景。   对于众多在地里刨了一辈子的老农民而言,种地收入微薄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城市,而老弱病残留守是造成如今农村“家有田地无人耕作”现状的主因。   难以管理致山区土地成撂荒重灾区   麻街镇胡新村现年61岁的党支部书记邵绪山告诉笔者,胡新村的640户村民分布在直径10公里左右的面积内,村上总人口约2180人,目前村上撂荒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的山区尤为常见。”说起土地撂荒,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副镇长洪伟直言。   而除了进城务工无暇顾及导致土地撂荒外,笔者了解到,在山区,因土地自然条件影响而主动放弃耕种土地的人也不在少数。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田庄镇的胡小利告诉笔者,在他们当地,土地种、收基本全部靠人工,机械化程度很低,加上种植收益差,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而年轻人也吃不了种地的那份苦,这种种收两难的情况,让土地撂荒在当地并不少见。   举家定居,工作在陕西杨凌,老家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光明村的王先生谈及土地撂荒深有感触。他告诉笔者,现在自己老家就有二三亩坡地处于撂荒状态,截至目前已有六七年没有耕种,而类似的情况在他老家周围还有不少,有的多年没有作务的地里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年轻人进城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坡地本来就不如平地那么好管理,在自家土地自顾不暇的情况下,也很少有人有精力包地搞种植,这也是导致我们那里土地撂荒的一个主要原因。”王先生说。   迁人保地和盲目流转加剧土地撂荒   昔日赖以为生的土地沦为无人耕种的荒地,除了年轻人进城,老弱病残这些留守群体料理土地乏力的原因外,采访中,邵绪山还向笔者道出了另一层原因。   他表示,在商洛当地,政府鼓励住在山上的群众外迁,这也是政府助力山区群众脱贫的一个重要手段。可现实情况是,只有收入可观的群众才敢下定决心外迁,很多收入稍差的群众根本不敢轻易搬迁,他们担心迁出去后生活没有保障,无以为继。而有些群众即使迁走了,仍不肯放弃农村户口,怕自己在外生活不下去,也回不去。而农村户口在,这些人的土地就在,给自己留条后路的这种想法加剧了当地土地闲置撂荒情况的发生。   对此,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光明村的王先生也表示,在天王镇山区、半山区分布的一些村庄,因为群众打工搬迁、移民搬迁而撂荒的土地不在少数。   而除了搬迁户迁人保地带来的后遗症外,采访中,笔者还发现,对于一些大面积流转土地的农户来说,流转前没有选好种植项目,土地到手后的盲目情绪也助长了部分农村地区土地撂荒状况的发生。   陕西省杨凌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主任杨静涛告诉笔者,基地在2014年第21届杨凌农高会上宣传“大马士革玫瑰”种植项目时,让她十分惊讶的是,不少前去咨询该项目的河南、山西等地的农户手里都有流转而来、却因不知道种什么挣钱而撂荒的土地,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让人倍感可惜。   专家支招:缓解土地撂荒要打好组合拳   本该是农民生活“命根子”的土地荒废无人耕种,这让不少自幼生活在基层的群众深感疼惜。采访中,陕西省乾县姜村镇田双东村60岁的村民陈风虎表示,作为从靠土地过活的年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