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3微污染水生物处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11-3微污染水生物处理

微污染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东南大学 张林生 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1. 生物接触氧化 BCO 2. 生物活性碳 BAC 3. 曝气生物滤池 BAF 4. 膜生物反应器 MBR 1. 生物接触氧化 BCO 1.1 BCO法的处理原理及特征 (1)BCO处理原理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 在填料表面上培养微生物,形成生物膜, 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向微生物供氧, 水流过时与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 (2) BCO处理微污染水的理论 式中:Ks——Monod半速率常数; b——内源呼吸系数; Y——产率系数; k——最大比基质利用率。 Smin表示稳定生长条件下,单一 基质培养所能达到的最小出水浓度。 在稳态生物膜法水处理工艺中,出水基质不可能小于Smin。 BCO处理微污染水的理论 “二级利用” · 使生物处理有可能将微量有害物质的浓度降到最小基质浓度下; · 生物一种应激性的表现 。 (3) BCO的工艺特征 ① 液、固、气三相共存体系,生物膜上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与食物链,具有稳定的有机物降解功能。 ② 填料表面全为生物膜所布满,丝状菌的大量孳生,形成一个呈立体结构的密集的生物网,“过滤”作用。 ③ 较高浓度的活性生物量(MLSS达13g/L),较高的有机负荷率。 ④ 适应冲击负荷,间歇运行仍能够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 1.2 BCO池的构造及工艺 ⑴ BCO池的构造 BCO池呈矩形,填料为3.0~3.5m,布气层高为0.6~0.7m,顶部稳定水层≤0.5~0.6m,总高度约为4.5~5.0m。 ① 填料选择 : 在BCO池中,无毒无害; 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水流通畅、良好、阻力小、流速均一; 表面粗糙、膜附着性能好; 亲水性、极性有利于微生物附着; 化学与生物稳定性较强,经久耐用。 常用填料: · 固定式填料 (主要有蜂窝类填料,比表面积为150~200m2/m3 ); · 悬挂式填料 (如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弹性立体填料、组合型填料等 ) ; · 堆积式、悬浮式填料即分散式填料(无需固定或悬挂,安装更换简单,但是为了防止流失,在填料上部需要装网格)。 ② 曝气方式: 均匀曝气可使水在池内均匀推流上向流,有利于填料充氧与脱膜,避免局部短流; 常用的曝气装置: 膜片式微孔空气扩散器、弹簧隔膜式曝气管、膨胀膜式曝气管等; 气泡1.5~3.0mm; 动力效率可达3~3.5kgO2/(kW·h),氧利用率可达25%~30%(甚至35%)。 (2)BCO池的类型 (3)BCO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环境因素有:原水水质、水温、pH值、溶解氧(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填料类型等。 ① 原水水质:NH3-N含量在1~3mg/L时,去除率达80%~90%以上;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比例。 ② 水温:温度对NH3-N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原因可能是自养硝化菌适合在2~40℃范围内生长。 ③ pH值:生物硝化消耗碱度,pH值在7~8.5之间。 ④ 溶解氧(气水比):气水比在0.8~1.2之间选取。溶解氧在2.0~4.0mg/L ⑤ 水力停留时间:空床停留时20~30min。 ⑥ 填料性能:比表面积,亲水性、吸附性以及较高的表面粗糙度,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和传质。 (4)BCO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 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氮、浊度、色度、藻类。 巢湖原水生物接触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对巢湖水源中的CODMn、NH3-N、亚硝酸盐氮、藻类、嗅阈值、色度、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5%、70.0%、70.4%、71.5%、61.1%、47.7%、42%。 1.3 BCO工艺的计算与组合工艺 ⑴ BCO处理微污染水的主要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t)20~30min; 体积负荷(NV)0.1~0.3kgBOD/(m3·d); 气水比(G/W)(体积比)0.8~1.2; 溶解氧(DO)2~4mg/L。 ⑵ BCO工艺的计算(接触时间计算法) 式中: t——接触反应时间,h; L0——原水BOD值,mg/L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