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抒情诗鉴赏 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 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鉴赏指导及步骤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意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 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1)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2)?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4、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远离尘俗 闲适恬静 自由欢愉 更漏子 本意(清·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 不道秋宵真永。 声缓缓,滴泠泠。 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 薄酒何曾得醉。 天下事,少年心。 分明点点深。 译文 弯弯的月儿斜横在天际,稀疏的星星分为明亮,不必说秋天的夜晚真长。计时的漏子声声缓慢,滴滴清凉,我的双眼怎能闭上。经霜的树叶簌簌飘落,昆虫的鸣叫声声幽咽,稀释的酒怎能我沉醉!天下的事,少年的心,仿佛更漏子的水声,一点点、一滴滴都是那么的真切分明,记忆幽深。 1、主旨句:在月斜星疏的秋夜,听着更漏子的声音,难以入眠。由此想到了自己少年时的志向抱负,到如今国家灭亡,诗人心中的悲苦是何等的深沉。 2、表现手法 国家灭亡身世悲凉之情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反衬等 环境的寂静反衬内心的不平静 绝句 书当快意读易尽, 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 好怀百岁几回开?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己朋友亲切交谈,兴致十分高涨,可惜朋友不会想要他来就来。世界上的事往往这样意愿相反,人生百年,有多少事能让你开怀? 世界上的事情每每是这样,希望和现实总是发生矛盾,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一个人一生中是很难遇到几次真正轻松偷快、开怀大笑的好时光。 “此”字指代前两句语意:读起来感到快意的书容易读完,好友相约却偏偏不来。 因为读书、交友历来是文人士子 最看重也最有意义的事 红叶晚萧萧, 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 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 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 犹自梦渔樵。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在枫叶沙沙作响深秋傍晚,夜宿潼关驿楼要以飘香的美酒相伴。远处,华山上残云缭绕,中条山上疏雨飘落。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伸向远方,黄河奔流入海的涛声在远远地回荡。明天就可到达繁华的京城长安了,我还梦想着回故乡去过砍柴钓鱼的渔樵生活。 诗人首先从近处着笔,写的是充耳可闻的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清晰地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接着,把着眼点推向远方,重笔描绘四周的远景,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苍茫“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阵阵“河声”。在诗人的笔下,山活了,树活了,水也活了,化静为动,赋予了他们以蓬勃的生机。也反衬了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表明诗人此行的心里是矛盾的,起码是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个收束,着实令人深思。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1)上片用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2)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上片用“秋空”“江渚”“漠漠孤云”“雁声”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先写视觉所见的“秋空”“江渚”“漠漠孤云”,接着写听觉,并由“雁声”引出作者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