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梳理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秋光里的黄金树》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9.《麦天》“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 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10.《流浪的本义》“云在他身边飘荡,他全然不理,只抬头放眼,注视远方。远方尽是地中海的浩荡碧波,他的目光全然穿越地中海,锐利而又渺茫。”这一句主要属于什么描写,请分析这个描写的作用。 神态描写。//这些描写意在暗示读者,这尊雕像的主人公希望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具有对未知世界执著的探索精神。 描写:神情描写、动作描写。 修辞:夸张、排比、比喻。 《朦胧的敬慕》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俯向大地的身影》) 11.《雨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2.《彩色的荒漠》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3、《上善若水》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14、《云南看云》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将“云”与人事勾连起来,为写云南的云给人的深刻的教育意义铺垫张本。 运用了对举、铺陈、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 手法的多角度运用可能出现的角度: 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反问、比拟、引用。 2、表达技巧的角度: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往往是两者或几者的综合运用“说明”略)。 3、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神态、动作(细节)、外貌、心理、语言。 4、语言的角度:句式(长短、整散)、叠词、拟声词、语言风格。 5、其它的角度:虚实结合(想象)、衬托、反衬(对比)、动静、各种感觉。 手法题几点提醒 1、正确的答法:手法+举例+手法作用(手法特点+表现的内容)。 2、注意的问题: A、手法要放开头 B、不能只罗列手法不举例 C、写出手法并且要有此手法的特点D、要分条作答 6、《杨柳》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 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2分) 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2分) 结合原文赏析。(2分) 7、《一日的春光》“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 欲扬先抑,突出下文 “一日的春光”。 8、《歌德之勺》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9. 《朦胧的敬慕》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