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资料.ppt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检查预习: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 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含蓄凝练 4、夸张: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 感情强烈 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9、互文:言简意赅 10、反复:强调突出 闲忙斋课件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 2 表现手法 3 表达方式 4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 答题步骤。 3.学习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复、借代、排比、通感、反语、 双关、象征、互文、用典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安徽卷) 岁 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 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 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 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提示:请从修辞角度。 常见设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总结解题步骤 1、(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 (步骤二)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3、(步骤三)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何种感情。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例2: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二)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三)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例2: 沙场练兵 真题演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步骤一:借代,用典。步骤二: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步骤三:借代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二: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 、“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步骤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