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docVIP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南平三中?吴银雪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领悟诗人寄予诗中的感情。 2、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把握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3、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 教学重、难点 课前导学是为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发学习兴趣。 重点: 1、品味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2、“山”、“海”的象征意义。 难点: 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 学习方法 (1)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 (2)读 熟读诗歌渐入文景,品 品味语言渐入佳境,悟 感悟诗意感悟生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生活在山城的你,望着眼前绵延不绝的大山,你一定向往外面的世界,何时你才能走出大山,领略外面那多姿多彩的世界。山的外面是什么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王家新,寻找山的那一边的美好景致,陶醉于诗人美好的情怀。 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特点是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 文本解读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这首诗是作者学社工时代的一篇作品。 2、读课文(检查圈点批注完成情况) (1)初次默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给生字词注音。并初步感知课文。 (2)听读课文录音 感知课文内涵。用人+事+结果的格式写出文章内容。 (3)齐读课文 以声达意。(朗读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 3、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批注两节内容 第一节写小时候自己对大山外面世界的痴心向往。 第二节写今天的我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理想。并且把这个人生感悟告诉他人。 4、品读精美语言片段(重点引导学生批注以下内容,以巩固圈点批注法) 诗的语言是非常新颖、凝练、含蓄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一起讨论。 A、“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痴想”原意是发呆的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向往外面的世界。 B、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向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与想望。” C、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D、“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E、“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 F、“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领悟诗歌主旨、诗歌情感。 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师讲述什么是象征?) 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探究学习: 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山”和“海” 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通过努力拼搏实现理想的惊喜之情。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这部分内容写在课文结尾空白处) 7、再读诗歌,以声传情。 探究学习: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生四人讨论,各组合作学习,拟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