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妈妈是最好的心理老师.doc
妈妈是最好的心理老师
妈妈这个角色,既可以是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又可以是解开症结的钥匙。
案例1:咬指甲
一位母亲近6岁的儿子有吸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只是咬秃,没咬出血)。 她对儿子说:“以前你打妈妈,妈妈会惩罚你,这样错了;你现在打打妈妈,妈妈不会惩罚你。”儿子的眼睛亮了,用很大力气打了她,很疼。
第二天,她又这样做,儿子还是打了她,但力道轻了。
第三天,儿子已没有了打妈妈的兴趣。
后来,他没有了咬指甲的行为。
她开始讲这个案例的时候,我有些不安,因为我一直觉得妈妈和宝宝的关系重在平衡,妈妈不必因为宝宝而过度失去自己,主动要宝宝打自己,对自己太不公平。但听她讲了整个案例后,我很感动。
案例2:女儿拒绝上幼儿园
L是我的一位来访者,最初,她来找我,是因为她的女儿姗姗不能去上幼儿园,只要去,她就会生病,有时会病得很厉害。
“为什么非要上幼儿园呢?”那时,我反问她:“你是否理解女儿生病的意义呢?”
L其实明白,女儿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含义很简单,就是不想去上学。
但为什么不想去呢?经过探讨,她最后理解,是女儿很缺乏安全感,很害怕与妈妈分离。
理解到这一步后,她决定,干脆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就在家里待着吧,这一段时间,她要好好陪陪女儿。以前,她从来没有认真陪女儿的概念,她是一个工作狂,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
这一段时间不长,也就半年,半年后的现在,姗姗就该读小学了。
案例3:妈妈对不起你
后来,姗姗还是有点不愿意去学校,但L对女儿说:“这次不一样,你一定要读下去,虽然妈妈尊重你的各种感受,也愿意去倾听、了解你。”
姗姗坚持读了下去,但两个星期后,L发现了问题。她看到女儿原来好端端的指甲,全被咬没了,不光凸出来的指甲被咬掉了,甚至还咬到了与肉相连的部分指甲,而且有几个手指还流了血。
看到这些,L非常焦虑,尤其是看到女儿在家咬手指时,她会焦躁到极点。
终于,有一个晚上,在女儿做完作业后,她对女儿说:“跟妈妈到卧室来,妈妈有些事情想和你谈。”
到卧室后,姗姗有点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做作业太慢,妈妈生气了?”
L说,不是,不关作业的事,是另外的事,并且,妈妈是攒了很多勇气才决定和你说的。
说完这些话后,L还补充说:“妈妈要说的事,你可能会很不舒服。”
姗姗没有吱声,但她看着妈妈的眼睛,有点严肃,也有些期待。
L问女儿:“你看隔壁家的小Baby,她还不到一岁大,有时候会抓大人的头发、咬大人的胳膊,你也挨过她的抓咬,你是怎么做的?大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姗姗想了想说:“她很小喔,不懂什么,我们都不和她计较,只是将她的手或嘴巴挡开,然后很耐心地对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疼。’”
“是的,”L说,“她这样做时,我们都很有耐心,可当你是一个小Baby时,没有这样的运气。”
说到这儿,L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接着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对妈妈这样做,可是妈妈没有耐心,妈妈会打你、训斥你,有时会把你打得很疼。”
听到这些话,姗姗沉默了,一会儿,她眼睛红了起来,泪水流下来。她带着哭腔质问妈妈:“你这样对一个小Baby?!”
“是,妈妈以前是这样做的,”L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妈妈说了,你也许会难过;可妈妈觉得,得让你知道你被妈妈这样对待过。妈妈错了,对不起。”
姗姗再没多说一句话,她只是抽泣。看得出,她非常难过。
但后来,她再没咬她的指甲。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后,L看到,女儿10个手指上重新长出了整齐的指甲。
分析:妈妈是最好的心理老师
1.任何个体的行为背后都有动力(外驱力、内驱力、现实驱力、心理驱力等)。要想固化一种行为,就要找出一种方式来强化其动力;要想消退/改变一种行为,就要找出其他方式补偿其动力。
案例1中的小朋友咬指甲的行为,是一种压抑性的对抗行为。
指甲和牙齿,是我们身体表层最尖锐的东西,尤其对宝宝而言,它们是最有力的攻击与防御的武器。但是,假若宝宝们发现他们的攻击甚至防御会带来更严重的惩罚,他们就会压抑自己的愤怒,咬指甲即是这样的含义。
他在实施这种行为的时候,能得到某种满足和释放,因而内心得以平衡,所以咬指甲的行为也不断被强化,一直坚持不放弃;要想改变这样的行为模式,那就要采用另外一种满足和释放的方法,来替代现有的咬指甲行为。
替代或补偿:缓解宝宝的心理压力
案例1中,妈妈用的是“发泄痛打”的方式。当然,你还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去替代,只要能满足他的释放要求即可。
案例2中,姗姗拒绝上幼儿园而任性留在家里,是因为“任性留在家里”的行为模式能满足其安全感的需要。你找一个能满足她安全感需要的其他方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