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昌元降元之感.doc
谢昌元降元之感
摘要:全祖望先生在其做著《鲒亭集》中对谢昌元大加批判,认为袁公之死皆因其出卖,并且指出谢昌元实乃毫无节气之辈。然而笔者认为谢昌元在降元之后仍然心系宋朝,并对文天祥等被俘将领多番解救,因此全祖望先生对谢之评价并不公正。
关键词:全祖望;谢昌元
全祖望先生在其《鲒亭集》中《宋忠臣袁公祠堂碑铭》篇写到“袁公之死,盖见卖于赵孟传、谢昌元。”将袁公之死,归罪于谢、赵二人的出卖。后又在《鲒亭集外编》卷八《族祖苇翁先生墓志》中以“谢昌元”代称明末两次降清,卖友求荣的谢三宾。可见,全祖望先生认为此二人相同,都是毫无士节之辈。
谢昌元无正传,但多处记载其出卖袁公,投降元朝之事。如陆心源《宋史翼》、万斯同《宋季忠义录》以及夏元吉所编《忠靖集》等。然而,对于谢昌元的评价不能仅仅因为其投降元朝而下定论。
据袁桷《延?v四明志》卷五载:“谢昌元字叔敬,西蜀资州人……调绍庆府教授,守施州,筑城以备御……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奏蠲盐银,以宽民力,疏入不报,卒捐俸代偿之……(至元)十四年,世祖平宋,乃命子召昌元入朝,上深器之,呼为南儒,预议中书省事……凡所朝议,昌元诸人皆得预闻……”
故此可知,谢昌元降元应为至元十四年(1277年)或者其后。但文天祥《谢昌元座右自警辞》长卷中,盛赞其“先生真仁人哉”。此长卷是文天祥于咸淳九年(1273年)写以赠谢昌元,十年文天祥三十八岁,而谢昌元六十岁,故此,有“后学”一称。1273年的南宋已然风雨飘摇。二月,樊城陷落,襄阳守将吕文焕也献城降元。1274年九月,元军二十万,以丞相伯颜为统帅分两路同时向南宋进攻。此危机时刻,谢昌元却也固守南宋疆土,并且有已死报国之志,当时确实可谓“仁人”,故此可知,谢昌元并非主和一派,沽名钓誉之徒。
但其最终投降元朝,不能守节。关于谢昌元投降元朝有不同记载。
据万斯同《宋季忠义录》卷五记载:“镛悲愤激烈,约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赵孟传、将作少监谢昌元共出御敌。二人曰:“尔第先往,我二人当以兵继……二人已密往车厩献版图迎降……”。又据袁桷《延?v四明志》卷五载:“初,长子大椿挈其家属来鄞,舟由鄂州,世祖驻兵江浒获其舟,以大椿归,甚爱之,给事殿中,命大椿召昌元入朝,上甚器之,呼为南儒,为礼部尚书。”此载又复见于《浙江通志》,盖此可推知,谢昌元之投降盖因其子及家属为质。至元十四年,“敕江南归附官,三品以上者遣质子一人入侍”南宋故地刚刚归附,蒙元对原任高官并不信任,因而遣子为质,谢昌元情况应为如此。元名臣程矩夫,因是其叔父的继子,在其叔父投降后,便以质子身份来到元都,后被重用。况且,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宋都城被破,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经被纳入元朝版图,只有少数残余势力如陆秀夫、文天祥等还在反抗,降元者并不在少数。据陈得芝先生统计,南宋理宗、度宗两朝进士在宋元交替之际事迹较明者328人,其中归降和出仕元朝者83人,约近四分之一。可见,南宋士大夫多有降元者。但是南北士大夫却出现了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江南地区的士大夫因理学发展,强调忠贞思想,故对降元者,多有不耻。而北方却不同,经历过契丹、女真统治后,中外之分与夷夏之别的思想淡薄,所以降元者不在少数,也并未遭受过多的职责和唾弃。如许衡,由金入元,被推为“朱子治后第一人”的北方大儒,其仕元并为元朝出谋划策,致力于理学在北方的传播,并受到赞誉。
在南宋末年,士大夫们面对这样的情况,选择出仕元朝也是可以理解的,并不能因为降元而将其完全否定。
事实上,谢昌元在降元之后,亦有怀宋之心,万不可将其与留梦炎之徒相提并论。
据谢昌元后人谢源所撰昌元《行实》载:“昌元……南宋亡后,至大都大安阁里朝见,圣旨劳问甚悉,分付平章:‘他是直南好秀才,你好看觑他者。’……又奉圣旨,随驾上都。嗣是,日蒙宣问,因得历陈时政得失,无所顾忌……累蒙圣问,欲得何官,尚书累辞不拜,曰:‘陛下安用此亡国之臣。’……”据此载知,谢昌元自认“亡国之臣”不愿出仕元朝,可见,其怀念宋朝之心。但此条为谢氏后人所撰,或带有个人情感,不足以为证。据《宋史》418卷《文天祥传》载:“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又见元朝刘岳所撰《申斋集》:“上自开平还大同,问南宰相孰贤,皆曰,北人无如耶律,其南人无如文天祥……王积翁、谢昌元相率以书谕上意,天祥附属云‘诸君义同鲍叔,而天祥事异管仲……”故此知,谢昌元在归元后,曾努力的营救文天祥,使其免于屠戮,其举被文天祥赞为“义同鲍叔”,但是天祥不欲为之。由此探知,谢昌元对宋是存有怀念之情,对营救宋朝的官员也做出了努力。又据《昭忠录》载,谢昌元为宋遗民谢枋得“捐助俾定之,负其骨归葬。”谢枋得是元初激烈反抗元朝统治的著名代表之一,南宋灭亡后拒不仕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